首页 > 期货 > 现货 > 黑龙江大豆传统产区种植结构调转“船头”(3)

黑龙江大豆传统产区种植结构调转“船头”(3)

期货日报2017年06月15日09:01分类:现货

核心提示:今年东北产区种植结构又发生了哪些变化、下游深加工企业开工情况如何、各方对后期玉米和大豆价格走势如何判断?带着这些问题,期货日报记者6月5日至10日跟随大商所农产品春季考察团深入黑龙江西北部的玉米、大豆主产区进行调研。

事实上,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实施,给大豆销售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以前当大豆市场低迷时,有临储价格兜底,起到了托市的作用。2014年临时收储政策退出,完全依靠市场调节。2014年以来的新粮收购季,受经济增速放缓和市场需求不旺影响,大豆加工企业等市场收购主体入市不积极,本地大豆价格长时间在低位徘徊。2014年大豆价格在2—2.2元/斤左右,2015年和2016年在1.8—1.9元/斤左右,最低甚至低于1.7元/斤,远低于目标价格。

显然,在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大豆产业链企业面临的风险会增大。因此,期货的避险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大豆期货成为企业经营不可或缺的工具。

“目前黑龙江调减玉米、增加大豆种植已取得成效,今年大豆产量无疑会增加,收获季节价格风险加大,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是重要的避险手段。另外,在价格更低的进口大豆冲击下,国产大豆企业面临的风险也较大,对相关企业的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豆产业链各方应充分利用期货市场发现价格和套期保值的功能,引导大豆现货市场发展,更好地规避价格风险。”徐海峰说。

“保险+期货”帮助农民管理价格风险

在连续一周的走访调研中记者发现,黑龙江西北部的农户、合作社市场意识相对薄弱。尤其在玉米临储政策退出的情况下,玉米价格完全市场化,种粮农民面对新的市场形势,往往不知道该何时卖粮、卖什么价格较为合适、下一年种什么收益会更好。

“保险+期货”是金融支农的新模式,通过保险和期货的融合,能有效发挥保险和期货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徐海峰说:“该模式同时将场外衍生品运用到服务‘三农’当中,进一步发挥了期货市场功能,完善了农产品价格补贴机制,在帮助农户管理价格风险、实现农民保收增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保险+期货’项目创新了补贴方式,对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作用重大,也有利于大豆、玉米产业链的持续健康发展。”

据南华期货副总经理唐启军介绍,2016年南华期货开展的“保险+期货”试点项目都是以价格险作为项目实施目标,最终以期货市场某一标准化合约一定时间内的均价作为结算依据。国际市场则主要是以价格和产量相结合的收入险作为主要承保目标,重点是保农户的收入。因此,在做好价格险推广的基础上,南华期货与阳光农险将进一步探索开展收入险,深化“保险+期货”的试点工作。唐启军建议,建立“保险+期货”的长效机制,增强项目的连续性,期货公司在场外期权方面更具操作优势,农民受益的概率也将大大提高,也有利于扩大项目影响力。

他认为,在目前“保险+期货”的实际操作中,场外期权权利金较高,对扩大参与面积有一定影响。积极推进场内期权业务,降低成本,产品设计才能更加贴近农民需求。

徐海峰对记者表示,一般农民难以理解“保险+期货”的有关运作机制及原理,因此讲解时要通俗易懂,如明确价格低于多少给予多少补贴。同时,要进一步增强农民的风险管理意识,普及金融保险知识,使其认识到价格保险的必要性和益处。期货行业需做出更多成功的案例作为借鉴,并与保险公司互通有无,普及专业知识需要市场各方共同努力。目前的“保险+期货”项目试点以价格险为主,今后为了更好地保障农民的收入,推进收入险试点势在必行。

[责任编辑:山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