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货 > 现货 > 钢铁业国企改革前提是把扭曲市场“扭正”(2)

钢铁业国企改革前提是把扭曲市场“扭正”(2)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4年05月06日16:23分类:现货

核心提示:宝钢等行业内代表性国企集团负责人回顾了这些年“充分”市场竞争的历程后认为,钢铁业面临进一步“推向一个怎样的市场”的问题。市场的现状是扭曲的,由扭曲的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必然加剧行业乱象,当务之急是把扭曲的市场“扭正”。

--“扭正”扭曲的着力点在哪里?

国内钢铁业是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典型,销售利润率已跌至0.4%左右。产能过剩实质上就是市场扭曲的结果。治理产能过剩,关键是要把“扭曲的东西扭正”。在采访中,业内不少专家都认为,着力点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而应首先在环保、劳工等普适环节切实完善执法机制,然后主要由市场推动,政府辅之以人员安置等社会“托底”政策。

“我的钢铁”研究机构负责人朱军红等业内专家说,化解钢铁产能过剩已经开始多年,政府部门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但收效甚微。例如,上世纪90年代末行政限产,结果限了大厂,“放活”一大批小厂,导致如今散乱的行业格局;前几年行政指令以“炉容”为标准推行淘汰落后,结果遍地“以小改大”,产能越减越多;使用合格企业名单的“门槛制”约束行业准入,也无法与市场联动。“关键还是要用法,当下可选择社会关注的及劳工等环节,真正建立法制环境,严格检查环保是否达标、设备是否实际运转;劳动用工的养老等社会保障金是否及时足额缴清。”专家表示,“这比行政认定哪家合格、哪家不合格,有效得多,也可以避免形成新的扭曲。”

宝钢集团经济研究院的研究人员谈到,欧洲钢铁业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也曾出现产能过剩,当时欧洲各国设想通过政府对市场的管制和补贴来化解,但收效甚微,直到八十年代后的市场化及以市场化为基础的兼并重组才最终解决问题,重振欧洲钢铁业的竞争力。我国化解过剩产能也要依靠市场化导向的改革,判定市场化道路开始起步有一个基本指标:企业有了“差异化”的盈利模式,有的企业可以通过规模化取得成本优势,有的可以通过专业化获取质量和成本溢价,有的可以选择退出或转型进入其他行业。

政府要做的是守住公共事务的“公共底线”。徐乐江说,化解产能过剩的进程真正启动后,一定会有钢企“死掉、退出,或被兼并”。在这个退的问题上,政府应该设计社会保障和救济框架,对于企业的后续和转型,如何进行补偿和扶持;对于退出员工的安置和培训再就业,如何进行政府“托底”,都要有明确的总体规划和可操作的实施细则。

[责任编辑:山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