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货 > 期权 > 期市学堂:商品期权诞生历史(上)(2)

期市学堂:商品期权诞生历史(上)(2)

期货日报2017年03月06日08:56分类:期权

核心提示:按照一贯说法,我们从1995年开始“期权研究开发”,主要原因是为借助1995年加入“国际期权市场协会(IOMA)”这一标志性事件。

2.岁物丰成

在一度被业界称为“期权元年”的2014年,我们以期权上市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期权交易制度,推动交易所端和会员端期权功能上线,推动做市商业务准备工作,开展实名制仿真交易和多种形式的投资者教育活动,期权上市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2015年,全面支持期权功能的五期系统顺利上线,举办期权实名制仿真交易,128家会员和近12.8万投资者联网实名开户参与期权仿真交易,期权上市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在2015年股指期权成功上市后的2016年,发展农产品期权成为期货市场工作重点,并取得重大进展。2016年12月,监管机构批准郑商所、大商所分别开展白糖、豆粕期权交易,这不仅是期货业热切期盼的大事,而且也是政府各方认可发展我国期权市场的结果。

期权元年悟

一马当先——期权研发为什么启动那么早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期货市场刚刚起步,各地交易所数目一度超过50多家,期货品种近百种,期货市场出现盲目发展势头。因此,国务院决定全面清理整顿期货市场。在此背景下,为什么我们在全国“期货热”中,在当时面临许多迫在眉睫的交易、交割、结算风险问题、行业内外对期权陌生的情况下,那么早就启动“期权研究开发”呢?

首先,作为国内唯一的“国际期权市场协会”会员,我们最早意识到期货与期权相辅相成的重要关系。因此,我们设想在发展期权方面每年都做出一点研究成果,利用“国际期权市场协会”年会这一平台,不仅与国际期货期权同行交流经验,而且尽早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期权市场协会”会员。其次,作为我国第一家国务院期货市场试点单位,尽管我们没有上市期权的主动权和决定权,然而我们愿意在期权研究开发方面走在行业前列,为我国早日推出期权交易做出努力。然后,我们认为,就像没有期货的市场体系是不完整的市场体系一样,没有期权的期货市场也是不完整的期货市场。期权不仅是我国期货市场不可或缺的结构性支柱,也是交易所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和市场发展的增长点。最后,我们有一批总是走在市场前沿、勇于探索和扎实研究的人,他们遗传期货市场一代创始人的探险基因,在批发市场时代做着“期货梦”,推出期货后憧憬“期权梦”。

因缘际会——为何加入国际期权市场协会

人们可能好奇,为什么在我国没有期权交易的情况下,我们申请加入“国际期权市场协会”呢?在早期研究期货市场的时候,我们了解到,有一个为数不多的世界性期货行业组织叫“国际期权市场协会”。最初我们感到纠结的是,我们还没有上市期权交易,该组织是否与我们业务吻合。进一步了解发现,该协会的会员大多数都是既上市期权,也交易期货的证券、期货交易所及结算公司等知名金融机构,而且自1983年成立以来,该协会历届年会讨论的期货议题不在少数。

因此,我们申请加入“国际期权市场协会”的主要原因,一方面,这个包括20多个国家50多家会员的、代表世界主要期权(期货)市场以及结算公司的国际组织,是一个更为便于建立业务联系和扩大影响的综合性平台。只要成为其会员,不仅能够方便地与这些交易所沟通交流我国期货市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获得我们在“期权研究开发”中需要的帮助,而且能够扩大我国期货交易所在世界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几乎所有的国际商品期货交易所都有相应的期权交易。商品期权不仅是十分普遍的交易方式,而且是期货的配套管理工具,可以有效抑制期货市场风险的扩大,有助于完善期货市场运行机制,提高期货市场运行质量,从而促进期货市场平稳发展,这是我们当时高度关注期权的一个重点。

另外,从“国际期权市场协会”的角度看,他们之所以愿意接纳我们成为其会员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他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状况充满好奇,通过中国会员,可以增加对中国期货市场的了解;第二,他们注意到,我们是中国最早的期货交易所,具有代表性的期货运行状况受到其关注和欣赏;第三,由于我们期货交易份额较大的影响,他们也希望我们上市期权,其全球影响力及国际代表性更大。

记得当时是在加拿大召开为期三天的会员大会上,经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等会员推荐,我们提出申请,协会执行委员会研究后,会员大会当地时间6月19日下午1时30分接纳我们为新会员,这次接纳的新会员还有意大利衍生品交易所和南非期货交易所。当年“国际期权市场协会”的轮值主席是法国期货交易所,秘书长是阿姆斯特丹交易所。会员大会通过接纳新会员提案后,他们邀请当时的郑商所理事长兼总裁李经谋同志代表新会员发了言,受到大会热烈欢迎。

无中生有——“期权培训工程”点燃期权需求

我国期货市场对期权交易的需求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早在1995年,不仅国内研究期权的人不多,有期权实战的人更是凤毛麟角,而且期货市场投资者对期权的认知不多,更谈不上需求,就连我们那时研究期权也基本上是“空对空”、以“纸面案头、闭门造车”为主。然而,随着“期权研究开发”的深入,这种以交易所为主导的期权研发不仅收效明显,而且影响力迅速扩散,尤其是2002年启动集研究、开发、 宣传、推介、普及、教育等为一体的“期权培训工程”之后,行业对期权交易兴趣渐起,对期权市场需求逐步呈现,并快速升温,期权培训活动也逐日增多。市场对期权的需求明显增加,究其原因,一方面,这是期货市场创新发展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完善市场结构的需要;另一方面,市场对期权的需求有一个渐进过程。实践证明,我们通过推介、开发和教育,尤其是期权模拟交易等活动发掘市场需求潜力是个好办法。

记得在2001年的时候,参加期权培训的投资者不多、积极性不高,有时候,会场上稀稀拉拉没几个人。枯燥、复杂的期权理论知识令出市代表昏昏欲睡,真正花时间、下工夫的期货公司更是寥寥无几。有人认为,期货还没有搞好,哪有可能搞期权!上市期权是很遥远的事情。另一些人并不看好,也不理解“期权培训工程”,甚至还有人劝我们,不要再折腾了,干也是白费劲,而且是为别的交易所培养人才。我们全然没有把这些放在心上。因为我们明白,期权上市与品种上市最大的不同就是,期权上市是机制创新,涉及各交易所的各个品种,而品种上市则不是。因此,“期权研究开发”的成果必将是全行业共有的,期权专业人才也是共享的。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期权研究开发”从“空对空”“闭门造车”,到“点对点”“公开培训”,逐步从期权基础知识研究,过渡到期权基础理论研究,最后发展到期权交易、结算、风险控制、做市商制度等基本运作程序的模拟运作。短短几年之后,为2004年划上圆满句号的“商品期货期权研修班”竟然呈现红红火火的场面,而近期“郑州期权讲习所”的培训更是座无虚席。“期权培训工程”成功点燃期货市场各方对期权交易的需求,是开发期权需求潜力的最好例证。

[责任编辑:山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