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货 > 商品期货 > 大宗商品市场五大积极变化可期(2)

大宗商品市场五大积极变化可期(2)

期货日报2016年11月18日10:04分类:商品期货

核心提示:国务院于2015年3月印发的《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已明确,将培育发展团体标准作为标准化工作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据了解,我国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相关团体标准的制定,有望给行业带来多重积极变化。

变化三:从业者能力将有评价标准

在交易商适当性标准拟订的同时,对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从业人员服务能力与素质水平的评价标准也在拟订过程中。

“由于缺少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的支撑,我国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从业人员形成普遍的非专业化格局。”《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从业人员能力规范》编制项目负责人、宁波大红鹰学院大宗商品商学院王永龙教授对记者表示,我国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是一个新兴跨界市场,涉及多学科体系,对从业人员能力、专业化和风险意识有较高要求。

他表示,目前相关市场从业者的知识短缺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行业基础知识的短缺,譬如经济学、管理学以及市场基本理论等;二是在相关学科知识方面的短缺,譬如金融、物流、贸易、营销、投资等方面;三是在政策方面有关法制、监管知识的短缺。这种知识或能力结构不完整以及专业化不足,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譬如对新兴创新型交易模式的理解、认知以及对包括区块链技术在内的新技术的推广运用等。

另外,专业化不足也会影响到平台运营与管理效率,非专业化管理可能会导致平台陷入“外行领导内行”的困境。

在王永龙教授看来,除了知识短缺以外,能力滥用也是“非专业化”的一种体现。例如,某些情况下,运营团队虽然具有较高的能力和专业化,但由于风险意识缺失或者在政策理解方面的错误以及有关法制、监管、行业道德、责任意识的缺失等,也可能会导致运营团队对专业化能力的滥用,这可以在一系列反面案例中得到经验教训。例如,某些市场或平台恶意违规,从事非法集资、非法融资、诈骗、侵权等活动。在这些非法事实的背后,往往体现为合约设计、增值计划、风险方案等方面的高度专业化操作。

据介绍,《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从业人员能力规范》将界定商品现货电子交易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行为规范和从业人员管理,可作为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的业务规范和人力资源管理的依据,也可作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和培训机构职业培训的参考。

[责任编辑:山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