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货 > 现货 > 玻璃市场现“暖冬”底气足还是虚火旺?(2)

玻璃市场现“暖冬”底气足还是虚火旺?(2)

期货日报2015年01月12日09:05分类:现货

核心提示:业内人士认为,元旦后玻璃行业产销率下降其实就是赶工期结束、淡季逐渐来临的标志。对于降价,沙河当地企业的解释是基于元旦假期放假因素导致的产销率减少。

感受 同样的“暖冬”,不一样的心情

据了解,在玻璃市场上,“暖冬”行情是常有的事。按照往年规律,虽然北方市场11月就进入淡季,但南方市场因其天气与地理优势,11—12月下游加工厂赶单仍可给市场带来一定的刚性需求,从而形成一个年底小旺季。

“‘暖冬’行情出现很平常,但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出现确实有点让人意外。同样是‘暖冬’行情,却有着明显的不同。”长江期货分析师杨小强解释,2013年的“暖冬”行情,延续性较好,从9月开始现货价格就一直上涨,而2014年,在9月价格上涨之后,10月价格大幅下跌,11月振荡运行,到了12月,价格又突然上涨。

实际上,就玻璃“暖冬”行情来讲,它的出现需要特定的环境作为支撑。2014年“暖冬”行情的根本原因在于供需层面弱平衡,其中房地产政策的放松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这与2013年的背景略有不同。

“受环保成本的增加和深加工企业对玻璃消费的提升,2013年玻璃现货价格呈现出了淡季上涨迹象。”格林大华期货分析师纪晓云告诉记者,环保成本增加大概60元/吨,且各地区深加工的迅速发展也为市场提供了一定的支撑。不过,2013年,玻璃厂家担心政府会出台相关政策控制产能,他们便提前进行生产线布局,导致产能爆发式增长。2014年9月工信部发文提出,2017年年底前严禁建设新增平板玻璃产能项目,加之房地产行业的萎缩,造成生产线投产动能有所衰减。

2013年与2014年供需的差异也直接造成了玻璃库存水平的不同。2013年9月库存开始攀升,之后一路高歌猛进,一直到2014年4月库存增速才略有放缓。2014年库存拐点也出现在9月,与2013年的时间大体一致,但库存增长势头仅维持到11月,且增速较缓。

除此之外,市场心态也发生了变化。相对于2013年而言,2014年虽然也是“暖冬”,但业界淡定了许多,居安思危的不在少数。

据中国耀华玻璃有限公司期货部负责人陈小飞介绍,2013年年末在房地产市场向好的背景下,生产企业和贸易商普遍乐观。然而,事实证明,他们高估了后期市场形势,囤货者大多亏损。目前,企业、贸易商比较谨慎,尽量保持自身低库存的状态。

“从2013年起,10月旺季后,12月又迎来小高峰,玻璃市场寒冬不‘寒’,反而出现‘暖意’,2014更加明显。”河北大光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期货部经理武延民说,如果按照2013年的情况,那么2015年上半年玻璃市场将会很萧条。

山东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期货部负责人焦勇刚也不看好2015年:“2013年年底,大家对2014年行情普遍乐观,‘暖冬’行情被认为是市场向好的延续,但2014年不一样,价格在长期低迷后出现反弹,大家认为‘暖冬’行情是价格回落的征兆,对2015年较为悲观”。

[责任编辑:郭睿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