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货 > 现货 > 玻璃市场现“暖冬”底气足还是虚火旺?

玻璃市场现“暖冬”底气足还是虚火旺?

期货日报2015年01月12日09:05分类:现货

核心提示:业内人士认为,元旦后玻璃行业产销率下降其实就是赶工期结束、淡季逐渐来临的标志。对于降价,沙河当地企业的解释是基于元旦假期放假因素导致的产销率减少。

现象 玻璃市场这个冬天并不“冷”

经历了长达半年之久的价格深跌,市场心态从悲观到恐惧,再到信心修复,2014年的玻璃市场可谓一波三折。虽然2014年9月终于等到了年内首次“喘息”的机会,但随着10月国内玻璃价格再次普遍下跌,玻璃市场的“回暖”成了“镜花水月”。

正当市场担忧2014年玻璃市场淡季会有所提前,行业“冬季”将来得早一些的时候,12月的表现却让市场感受到了久逢的“暖意”。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2014年11月至12月末,全国多数地区玻璃价格并未延续下跌态势,反而迎来了阶段性回升。其中,市场“风向标”的沙河地区,玻璃现货价格由10月底的1040元/吨一度上涨至12月中旬的1080元/吨。同期,华中市场武汉地区玻璃现货价格也由1160元/吨上涨至1200元/吨。

伴随着现货市场的回暖,期货价格也稳步上行。截至2014年12月31日,玻璃1501合约报收于1119元/吨,较12月初的1045元/吨上涨74元/吨。

玻璃市场2014年年底出现“暖冬”行情,令不少业内人士感到意外。玻璃市场到底怎么了?难道这是玻璃行业在“寻底”之后释放出的“绝地逢生”讯号?基于此,记者跟随郑商所调研团,来到玻璃市场最为关注的两大区域——湖北和河北沙河一探究竟。

在对湖北和沙河地区玻璃企业的走访中,记者明显感受到,多数玻璃企业的日子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难熬,相反,企业表现出了一种良好的心态。

虽然没有出现“热火朝天”的景象,但在湖北亿钧玻璃厂的大门外,有序地停靠着数辆运货车,等待着装货并向外发车。据目测,厂家的出货情况还不错。

从湖北两家玻璃厂库的库存情况来看,基本维持在10—15天。而沙河地区玻璃企业的库存只有5—6天。两个地区玻璃企业现有的库存量处于相对低位。

“玻璃是连续生产,年年都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即便如此,产品还是都销售出去了。这是为什么?”湖北亿钧玻璃厂相关负责人坦言,一方面由于市场存在刚性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厂家生产灵活,且低价销售。“在目前的环境下,我们调整了生产,每5天变换一次规格和品种,板面齐全,价格低廉,这样,就可以满足下游多样化的需求,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此外,上述负责人介绍,该厂的另一优势就是拥有着自己的运输团队,运输力量强大。“有了自己的车队,当地客户头天下单,第二天就能送到目的地。”在他看来,运输便捷也为其带来了一定的效益。

对于玻璃市场出现的“暖冬”行情,武汉长利玻璃有限公司期货部负责人王成斌认为,这与2014年冬天天气晴好有关。“2014年冬天国内大部分地区天气晴朗、暖和,户外施工适宜,下游出现赶工期现象。”王成斌称,受此影响,玻璃需求端得到一定释放。

在记者调研的几天中,湖北和沙河的天气多以晴好为主,并没有明显降温迹象, “天时”仍旧支撑着“暖冬”。

[责任编辑:郭睿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