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货 > 商品期货 > 中国紧抓大宗商品“熊”契机大规模抄底(3)

中国紧抓大宗商品“熊”契机大规模抄底(3)

中国证券报2014年11月24日09:32分类:商品期货

核心提示:中国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再现大手笔:相关人士透露,在铜价暴跌之际,中国国储一直在悄悄地大举买入。1月以来可能已经购买了大约50万吨铜,力度空前。

越跌越买  反周期战略布局

“原油和铜,一个是战略性能源产品、一个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从长期看,中国是工业大国,经济发展模式也还属于高耗能模式,为新经济周期的到来和腾飞积蓄力量,就应当在价格跌至低位时,适时建立强大的能源和工业原材料储备。”常清表示。

近年来,我国原油进口量增速惊人:2014年前8个月的进口量就已达2.01亿吨,接近2009年全年进口量2.04亿吨。据业内人士测算,油价每下行10美元,中国企业和居民将节省开支1070亿元,相当于去年GDP的0.2%。

而今年6月19日以来,国际基准油价布伦特原油价格从最高115.71美元/桶,跌至创四年新低的76.76美元,跌幅超过29%,大幅降低了原油进口国的进口成本,也激发了中国、印度等进口大国的买入热情。但奇怪的是当月中国原油进口量环比减少15.5%,每日进口567万桶,同比增长2.25%。业内分析认为,考虑到船运日程安排的因素,10月的任何进口增长都可能体现到11月数据中。

“国储收购原油,但并不会改变原油的趋势。我认为目前原油价格跌势接近尾声,虽然无法判断是否底部,但从中长期上看,目前的价格已经是阶段低点。对于消费大国而言,此时就应该越跌越收。”常清对国储收储行为表示肯定。

铜方面的情况类似。铜可广泛地应用于电气、电子、轻工机械、建筑、国防等领域,在中国有色金属消费中仅次于铝,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但我国铜自足率不足30%,进口量也是长年居高不下。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1月我国未锻造铜及铜材进口53.6万吨,同比上升52.7%,创历史新高。最新数据则显示,受季节性因素和国内经济增长疲弱影响,10月中国的主要大宗商品进口规模并未因各类商品价格暴跌而环比大增,只有铜环比增长2.6%,超出市场预期,10月铜进口量也升至4月以来新高水平。

2011年以来,铜价自最高10190美元/吨跌至今年3月19日的6321美元,价格跌去36%有余,创了4年多新低。但业内人士预计2014年铜矿产出压力还会增大,叠加美元利率上升带来海外投行的投机成本上升,铜价长期依旧难以摆脱跌势。

“国储收铜,当然是价位越低越好,但不能从投资的角度去进行评价的,不要认为是抄底。目前铜价在6700美元附近,已经是近几年来的最低位。而且从长期而言,现在的价格还是处于低价区。”

“今年国储收铜,我认为可能基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在价格处于低位时加大国家战略储备,这是有关部门去年下半年和今年年初就设定了的收储目标;二是,防止融资铜问题引发银行坏债,从而导致金融系统性问题,这也是3月份收储的最主要目的,当时信用违约事件频发,贸易商大量弃货;三是,通过大量采购铜,扭转贸易顺差的不利局面,因贸易顺差会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业内专家表示。

[责任编辑:郭睿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