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货 > 现货 >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初见成效 (2)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初见成效 (2)

经济参考报2015年01月26日09:10分类:现货

核心提示:据了解,目前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等前5个试点已经历首个配额清缴的“履约期”,绝大部分控排企业都已完成履约。

其次,政府经验不足,对企业指导不够。据了解,除上海和深圳按原定履约期履约完毕,北京、广东、天津三地均因准备不足等原因对履约期进行推迟;随着履约期临近,各地原本并不活跃的碳市场交易才突然激增。葛兴安说,深圳许多企业负责人没把碳排放配额当回事,在还有2周就到履约日的情况下,仍有近半企业未主动履约。最后还剩几天的时候,深圳各区成立由副区长挂帅的履约推进小组,挨家挨户地催促提醒,这时一些配额不足的企业只好花高价到交易市场上购买配额。

第三,企业仍存观望心态。深圳聚作照明公司、深圳盛仕达电子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表示,控制碳排放会增加成本,这部分成本不应该全由企业承担,希望对企业生产线改造等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对采用环境友好工艺和环保设备生产的企业加强信贷支持。梁波说,当前经济不景气,钢铁等行业产能过剩、亏损严重,一些企业认为这种情况下还要为碳“付费”有些雪上加霜。

总结经验打破瓶颈有序建立全国性碳市场

多位接受采访的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在碳排放控制的过程中,应把握先宽松再从紧的节奏,逐步引导企业降低碳排放,在不对“稳增长”造成太大压力的同时,充分把握区域差异,有序推进全国性碳市场建设。

首先,加强对企业培训,提高超排惩罚力度,活跃碳市场交易。

国家发改委去年8月15日称,我国将把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区(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专家建议,在新的考核体系下,地方政府应该切实在碳交易中提升能力建设,帮助企业培养一批专业人才从事碳交易。另外,目前各地对未履约企业的惩罚力度都不大,企业超排成本较低。政府层面应加快立法进度,通过纳入考核、停发环保补贴、通报批评、增加罚款等手段提高对超排企业的惩罚力度。

活跃的交易是碳市场合理定价的基础。专家建议,各地可通过引进境外碳投资机构、推动配额托管交易制度、推出创新性碳交易品种、加强引入个人投资者等方式活跃市场。

其次,有序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据了解,我国将在三年内出台关于全国性碳市场的完善政策。业内人士表示,碳排放权完全可以实现跨区域交易,实现全国排放的总控制目标。但全国性碳市场建设一定要做好顶层设计,适时出台《应对气候变化法》很有必要。

专家建议,在未来全国性碳市场建设中,需顾及区域发展差异和“稳增长”的需求。

梁波等业内人士说,国内东中西部发展差异明显,在控制全国排放增量的前提下,应该将指标有区别的分解下去,不同地区分担不同的减排任务。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使得鼓励企业生产和推进节能减排共同进行。

[责任编辑:山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