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货 > 现货 > 专家:节能减排警惕盲目“去煤炭化”

专家:节能减排警惕盲目“去煤炭化”

经济参考报2014年09月29日08:44分类:现货

核心提示:专家表示,在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现有条件下,煤炭仍将长期占据我国能源结构的主体地位;加之煤制气、煤制油等技术面临多重瓶颈,难以规模化发展,因此各地不宜盲目“去煤炭化”。

经济参考报记者任卫东 王晓洁 倪元锦 北京报道

近年来,基于节能减排考虑,我国一些地方出现取消、替代煤炭的热潮,煤制油、煤制气、煤改气等工程纷纷落地。近日,国家能源局下发规范煤制油、煤制气产业的通知,更是被市场解读为“肯定大方向”的行业“强心剂”,相关项目密集上马。

专家表示,在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现有条件下,煤炭仍将长期占据我国能源结构的主体地位;加之煤制气、煤制油等技术面临多重瓶颈,难以规模化发展。因此,各地不宜盲目“去煤炭化”,而应从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入手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去煤炭化”项目一路狂飙突进

近年来,中国“去煤炭化”项目一路狂飙突进,主要有“加工”“替换”两种路径,“加工”是指通过煤制油、煤制气等方式将煤炭转变为可燃的液态、气态石油石化燃料;“替换”主要指“煤改气”,就是用天然气替代煤炭作为锅炉、电厂的燃料。

在煤制气领域,2012年发布的《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2015年我国煤制气产量将占国产天然气的8.5%至10.2%,极大提振了企业的热情,单是去年就至少有10余个新签约项目。据“中国煤炭网”统计,截至今年6月,全国共有不同阶段煤制气项目50个,总计划产能2250亿立方米/年,超过去年1700亿立方米的实际天然气消费。

煤制油产业下半年来呈升温态势。神华、伊泰、潞安和晋煤四大煤制油示范项目于2010年就已形成147万吨/年产能,此后受政策影响无新增产能。而今年下半年,受政策利好推动,几大项目相继获得进展。8月,陕西省工信厅和榆林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榆林煤制油产业化发展,计划2020年陕西省煤制油产能达1600万吨,相当于去年全省汽柴油总产量。同样在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新疆首个煤制油示范项目发放了“通行证”。

“煤改气”步伐提速。2013年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加强“煤改气”工程建设。中国10余省区市已出台“煤改气”计划,北京已基本实现中心城区“无煤化”,乌鲁木齐天然气供热范围占全市供热面积76%以上。

火电“西电东送”也是“去煤炭化”的一大方式。我国在煤炭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设立了坑口电厂,将电能运往东部,变“运煤”为“送电”。京津冀的大量电能都来自山西、内蒙坑口火电厂。至今“西电东送”仍不断有新工程立项。

耗能、耗水、高成本,“去煤炭化”难成规模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原总地质师曾兴球、前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油气资源管理局局长查全衡表示,适度发展煤制油、煤制气,对于能源安全、增加油气替代、清洁利用能源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的能源结构以及煤制气、煤制油的技术瓶颈决定了中国不宜大规模推广“去煤炭化”。

首先,煤制气、煤制油能耗高,能源利用率低。煤制气、煤制油的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同样发1度电,使用煤制天然气要比直接燃煤多消耗1/3的煤炭资源,反而降低了能源利用率。

其次,煤制气、煤制油以及“西电东送”建立坑口火电站耗水量大。一般1吨煤能生产1110立方米左右的天然气,需耗6吨水,排放的二氧化碳是普通天然气工厂的7倍。在煤制油过程中,耗4吨煤、10吨水才能转化1吨燃油,比原油精炼的二氧化碳排放高出近10倍。在煤炭富集地区建坑口火电站也需消耗大量地表水。值得担忧的是,我国全部的煤制油项目、70%以上的煤制气项目以及大部分“西电东送”的火电项目都位于缺水的西北地区。

[责任编辑:山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