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货 > 商品期货 > 期市“红马甲”今路在何方?

期市“红马甲”今路在何方?

期货日报2014年09月25日11:25分类:商品期货

核心提示:早期期货公司(客户)的所有报单都是由“红马甲”通过席位机一笔笔敲入,这对“红马甲”要求非常高。有人夸张地说,“红马甲”要具备军人的纪律和勇气、科学家的探索精神、艺术家的直觉和天分、商人的生意头脑、运动员的敏捷神经和健壮身体。

曾经:充满激情的岁月

许多年以后,徽商期货董事长吴国华依然清晰记得做“红马甲”的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吴国华是刚毕业就进入交易所做“红马甲”的。彼时的交易所大厅,放眼望去,几乎全是和他一样年轻而率真的面孔,成为交易中的一道风景。午间休市或下班时间,“红马甲”们走在大街上,很是引人注目。

其实,与证券交易所相比,期货交易所的红马甲在规模上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据说,上海证券交易所在搬迁浦东之前,在浦江饭店所在黄浦路附近一共开辟过8个交易大厅,交易席位最多时有5000多个。中午休市后,附近马路上来来往往的“红马甲”,形成一片人潮涌动的红色海洋,蔚为壮观。

对于彼时像吴国华这样的年轻“红马甲”来说,身上担负的责任很大。早期没有计算机远程自助交易系统,期货公司(客户)的所有报单都是由“红马甲”通过席位机一笔笔敲入,这对“红马甲”要求非常高。

甚至有人夸张地说,“红马甲”要具备军人的纪律和勇气、科学家的探索精神、艺术家的直觉和天分、商人的生意头脑、运动员的敏捷神经和健壮身体。

何况,“红马甲”还代表着整个公司的形象,关系着公司和客户的利益。他们的工作就是跟数字打交道,必须精神高度集中。稳重、认真、头脑灵活、反应敏捷,几乎是当时所有“红马甲”的共性,粗心马虎的人并不适合这个岗位。

每个交易日都是“红马甲”最忙碌的时候,吴国华向期货日报记者回忆说,那时的工作节奏感很强,但此起彼伏的电话声、键盘敲击声以及接单声,交汇成交易所最激扬的期货交响乐。

多头开仓、多头平仓,空头开仓、空头平仓,配合上不同的价格和成交量,看似简单的四种指令可排列出无穷的指令组合。挂单、撤单,再挂单、再撤单,只要客户操作,“红马甲”就跟着争分夺秒地联动。

时间即使过去了近二十年,回想起这段紧张而充实的日子,吴国华心中仍然有激情在涌动。

烈火真金,彼时的“红马甲”汇聚了众多有梦想的年轻人。多年以后,他们中有不少人和吴国华一样,走上了期货公司高管的岗位,也有不少人已成为期货市场成功的操盘手。

吴国华回忆说,那时日子过得很充实,早晨挤地铁上班,下了班手工画K线图,或跟同行讨论行情。为及时了解政策变化,他有时甚至跟其他“红马甲”一起去有关部门进行政策咨询。工作虽说繁忙、劳累,但大家都觉得很开心,每天踏进交易大厅,都是自信满满。

在做“红马甲”时,吴国华听说过不少“红马甲”抢到错单的传奇故事,更亲身经历和见证了期货市场的“327国债事件”。1995年2月23日下午,当327国债1000多万口空单砸出来的时候,吴国华说,场内很多人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被眼前的大单吓得目瞪口呆——10569172口卖盘,价值约合人民币2000多亿元,这个天文数字,连巨大的交易屏幕都险些容纳不下。吴国华说,这件事情之前,很多人做多国债,盈利丰厚,收盘前因为这次突发变故,利润不但全部回吐,还亏了本金,甚至爆仓,整个过程,让人感觉就像从天堂到地狱走了一遭。这场让人刻骨铭心的资本市场大厮杀,留给世人的是无尽的回味与思考。岁月抹不去亲历者的记忆,期货市场的这些惊魂时刻,无疑让吴国华终身难忘。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吴国华关于“红马甲”的种种激情燃烧的记忆已经成为历史,注定难以再现。

[责任编辑:郭睿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