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货 > 现货 > 钢铁电商整体处于摸索阶段 未来发展可期

钢铁电商整体处于摸索阶段 未来发展可期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4年07月18日10:31分类:现货

核心提示:预计钢铁为代表的大宗电商将在接下来的企业经营及行业发展中将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而这也是业内企业竞相投入、争占一席之地的最主要因素,短期内发展难言明朗但有必要时刻关注,未来发展可期。

钢铁行业的“寒冬论”转眼已喊了五、六年,众多钢铁企业也先后尝试了变坐商为行商、发展钢材加工配送、投建物流园区、进军新能源发电等领域的多元转型,甚至进行了养猪、种菜等等“非常规”的转型突围,以实现非钢业务的开源营收、平衡炼钢业务板块的持续亏损。其中,伴随几大网购平台崛起,打造电子商务平台、将钢材产品上网售卖,成为国内钢铁企业以及有条件的钢贸商、行业资讯类网站纷纷热衷投入的一项工作内容。不过,历经数年发展,目前众多钢铁电商平台依旧没能寻觅到较为成型的经营模式,整体仍处于摸索阶段。

其实,钢铁电商在技术层面并不复杂,并且在2010年前后的华东地区钢材市场上初现雏形:作为吸引商户入驻的一个筹码,上海及江浙地区成规模的钢材市场率先推出网上现货平台,将客户的现货以及期货(即将到货)资源挂在仓库网站平台,便于钢贸商以及终端用户资源采购,促进资源消化。为实现线上交易的完成以及执行,仓库在银行申请开通的专用网银端口,并设定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同时,根据客户的线上公开交易量及常备库存情况,仓库提供资质证明协助用户向银行贷款,完善用户的现金流。

通过这项业务,直接给相关仓库的业务量和业界地位带来飞速的提升,但随着上海及周边钢贸商融资问题的持续发酵,以及2011年底国务院要求证监会牵头清理整顿各类尤其是大宗资源品相关交易场所、严禁线下撮合交易的政策影响,“仓库电商”的业态发展随之停滞。

不过,网络平台投入低、受众面广的优势,较比单纯的网媒广告投放更可以实现一定销售,故而在2012年至2013年期间,国内钢厂及具备实力的钢贸商开始集中完善自有的网站销售平台,提升对电子商务业务板块的重视程度,只是目前增效多不乐观。

其实,不光国内,在国际市场大宗商品的现货电商平台也属新鲜事物,成功案例及可循的经验都十分有限。然而,在这其中,新加坡环球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Global ORE)算是一个成功案例,其由宝钢、必和必拓(BHP)、嘉能可(Glencore)、湖南华菱、五矿集团、力拓(RioTinto)和淡水河谷(Vale)发起,于2012年5月30日启动。

凭借股东的巨大行业影响力,Global ORE在上线当年即2012年实现铁矿石线上交易量630万吨,2013年实现交易量1436万吨,2014年1月-7月上旬实现交易量1596万吨,按照其公示的手续费制度——分别收取买卖双方交易手续费0.1美元/吨,即每成交一吨平台收取0.2美元手续费计算,其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前7个月已分别收入126万美元、287.2万美元、319.2万美元,加之其另外针对用户收取的1.2万美元/年的会员费,以及线上广告费用,Global OR目前凭借电商平台的直接运营收入相比国内同类平台已十分可观。

简单分析其成功的原因,主要是通过借助发起股东的行业影响力优势,尤其是三大矿山为代表的矿山资源支持,加之Global ORE处于新加坡作为亚洲铁矿石定价中心的有利区位。同时,近年铁矿石价格波动日益剧烈,期货与掉期市场风险放大,同时普氏指数的现货定价模式有逐渐被市场淘汰的趋势,都给Global ORE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

[责任编辑:山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