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三重利多推涨美豆 国内粕价或仍可看高一线

新华财经北京10月10日电 国庆长假期间,外盘商品中农产品涨势强劲。其中尤其以美豆和美豆粕的表现最为抢眼。上海钢联我的农产品网统计,国庆长假期间,CBOT大豆和CBOT豆粕分别上涨9.81%和6.65%。

分析人士表示,在豆粕基本面利多因素迭出的背景下,粕价未来仍有进一步上涨空间。但在粕价走高的同时仍需关注进口大豆供应压力和下游的接受程度。

三重利多因素推涨美豆和美豆粕期价

从节前的回落调整,到假期期间的一飞冲天……美豆在15个交易日内走出了完美的“V”型反转。“美豆止跌反转的逻辑主要有三个方面。”上海钢联豆粕油脂分析师邹洪林告诉新华财经。

首先,美豆季度库报告利多,直接提振美豆重返1000美分/蒲关口。据邹洪林介绍,9月30日USDA公布的美国谷物季度库存报告显示,截至9月1日,美豆的结转库存5.23亿蒲,大大低于此前市场平均预期5.76亿蒲,且比去年同期的9.09亿蒲下降3.86亿蒲,降幅达到41.55%。

其次,美豆出口数据表现亮眼。据USDA公布的相关出口周报数据,截至10月1日当周,美豆出口检验量约为166.71万吨,高于市场预估的105万-155万吨的水平,其中对中国出口约为122.26万吨,占总量的73.3%。当周美豆出口净销售为259.12万吨,其中销售中国132.87万吨。“较低的美豆库存,在配合强劲的出口数据,美豆库存消费比有望进一步走低,为美豆持续上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邹洪林补充说。

其三,南美天气市题材也不断发酵。邹洪林进一步分析称,据巴西分析机构AgRural数据,截至10月1日,巴西生产商播种的大豆面积仅约为预估种植面积的1.6%,低于五年均值的4.5%,“巴西方面因天气偏干导致大豆种植进度落后于五年均值,令市场参与者对拉尼娜现象影响南美大豆产量的信心更足。”

在基本面利多题材不断的背景下,机构资金也对假期美豆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商品期货委员会(CFTC)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29日当周,CBOT大豆期货交易商持仓报告中,管理基金净多头持仓达到224,902手,较之前一周增加13,312手。

连粕补涨 基本面仍支撑粕价走高

“今天国内豆粕涨停是多少价格?”在9日国内开盘前,不少业内人士在交流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及了这个问题,可见市场对国内豆粕开盘后补涨充满了期待。9日当天,连粕的表现也确实没有让市场“失望”:早盘期价高开后直线拉升,最终以收涨逾6%的表现仅次于当天涨停的苹果和收涨逾7%的豆二。虽然从上涨幅度上来看,略逊于美豆粕,但是,“因国内豆粕的主要原料来源是进口大豆,从进口大豆成本端来看,对标假期上涨6.17%的CBOT大豆,国内豆粕价格上涨6.01%,且考虑到国内大豆供应目前相对充裕,这一补涨幅度其实并不逊色。”邹洪林认为。

展望后市,来自对南美作物前景担忧的炒作和国内消费旺季需求向好的预期,都有望继续支撑粕价“看高一线”。巴西头号大豆主产州——马托格兰罗索州农业经济所(IMEA)周五(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9日当周,该州2020/21年度大豆预估种植面积中,只有3.02%实现了播种,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播种进度为18.78%。这显示干旱天气正对该州作物产生重大影响。

“当前巴西大豆播种进度已然落后于正常水平,如果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种植进度明显偏慢,则将对未来大豆单产造成一定影响,容易让市场对天气市的心理预期进一步强化。”邹洪林分析称,未来南美天气因素则是美豆进一步突破、豆粕价格更上一层楼的核心所在。

从需求角度看,尽管国庆中秋双节消费已经淡去,但未来2个月仍是豆粕消费旺季,生猪产能复苏提振猪料市场信心。据农业农村部消息,截至目前,全国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均恢复到正常年份80%以上的水平,生猪规模养殖比重提高到53%。在10日召开的全国生猪生产恢复视频调度推进会上,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强调,要继续巩固和扩大生猪恢复发展的好势头,确保高质量完成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常年水平的目标任务。

“从基本面来看的话,豆粕期价上涨到3500元/吨可期。”邹洪林认为。

风险因素依然存在

“所谓风险是涨出来的!”邹洪林补充道,在面对豆粕价格不断上涨的同时,豆粕产业链上下游关于风险意识的这根弦当依旧绷紧。

在他看来,四季度豆粕产业链供需两端的风险因素均存。从供应角度看,今年国内进口大豆数量庞大,市场上的豆粕供应还是相对宽裕的,油厂的榨利也较为丰厚,“对于当前已经到3000元/吨以上的豆粕价格,进口成本支撑力度有限。”

从需求端看,邹洪林提示称,在对猪料数据不断好转强化信心的同时,也要注意到肉禽、蛋禽料的消费是否不及预期,以及不断上涨后的豆粕价格被养殖环节的接受程度。



编辑:郭洲洋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郭州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