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数字经济下权属矛盾突出 司法区块链为多行业变革注入新活力

新华财经北京9月21日电 (记者 沈寅飞)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时代的交易模式和信用体系已初露端倪。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数字合同、数字金融,还有互联网知识产权产生。数字化背景下,面对传统的司法和数字经济之间日益彰显的矛盾,如何实现高效的网络执法裁判,保护安全可信的虚拟交易环境值得关注。

记者就此展开调查,多位业内专家表示,数字合同、数字金融、互联网知识产权等领域的权利保护面临挑战。当前,包括司法区块链在内的区块链与相关行业发展仍在初级阶段,但是今后两者的深度融合将会产生巨大的商业机会,随着司法区块链技术不断推广使用,将为多行业的变革注入新活力。

传统司法和数字经济之间矛盾“白热化”

2019年,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法院出现了一个“棘手”的案例,被告人王某某在江苏省、浙江省、江西省等地,虚构“找不到老乡、钱包丢失”等理由,以“借款”方式骗取他人财物176起,共计骗得人民币9993元。案件中被害人众多、分散于全国各地,且单笔犯罪数额小、数量多,这一案件特点让办案人员犯了难:如果将相关证据通过传统的光盘形式记录并在公、检、法之间流转,将可能发生光盘毁损导致的数据丢失,或光盘内数据被篡改等情况。

如何对电子证据进行有效的加密存储,成为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最后上虞区司法机关联合蚂蚁区块链团队,以区块链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确保证据的真实性。这起案件成为全国首例区块链存证刑事案件,王某某最终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由于数字合同、数字金融、互联网知识产权等领域的案件证据虚拟化、易灭失、易篡改、碎片化的特征,导致存证难、取证难、认定难、鉴定难。很多数字化的证据比较散落,追踪起来非常复杂。”北京互联网法院天平链首席区块链专家马臣云认为,这就体现出传统的司法和数字经济之间存在的矛盾。除此之外,数字合同、数字金融、互联网知识产权等领域权利保护都面临着新挑战。

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法院共受理案件约3100万件,人均年受理案件225件,创历史新高。而对于经济较发达的北上广深等地,人均每天受理案件已近3件。在司法领域,小微互联网纠纷与传统司法服务各有其特点。互联网小微司法有着海量、小额、简单、虚拟的特征,而传统司法服务是小量、大额、复杂、物证。当这种大量产生的小微案件交到传统法院,法院很难处理这么大量的案件。

据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国内市场中,除大型科技公司开展广义的区块链业务外,真正在司法区块链业务中“深耕”的企业为数并不多。“这需要既懂得区块链技术,又对司法领域内各项业务在内都比较熟悉,现实中这样的人才其实并不多,导致区块链在实际运用中仍然在初级阶段。”

“这个行业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标准规范、人才梯队,当前都还是欠缺的,需要大家一起去建设新行业,去开拓新的范式和规则等。”火链科技CEO袁煜明说。

马臣云认为,除了完善我们的立法之外,在实际的实操过程中,司法区块链从人员的整体处理能力到技术支撑其实都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很大的挑战。

赛迪区块链研究院院长刘权认为,目前区块链的应用主要围绕两个方面,一是交易,主要针对数字资产或数字经济,区块链实现了对数据文件的确权,进而可支撑数字资产交易,必将成为数字经济不可或缺的基础社会;二是业务处理,主要针对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区块链解决了传统信息化数据共享责任界定、授权访问和隐私保护等难以实现的瓶颈问题,可有效支撑数据共享。而区块链可能需要承担起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的重任。

司法区块链蓝海巨大

今年5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作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提到,要推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深度应用,建成全国司法区块链平台,为法官办案、群众诉讼提供智能辅助。此前,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公开表示,最高法院已发布《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正式承认了区块链证据在法律纠纷中的约束力。

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已经建立杭州、北京、广州三家互联网法院。三家互联网法院都是用了区块链技术作为一个特别的支撑。如北京互联网法院主导的“天平链”,截至目前上链数据达2700万条,跨链存证的数据上亿条,当事人网上提交的18万余件立案申请,证据全部通过“天平链”进行了存证。

业内人士指出,以“天平链”为代表之一的司法区块链给社会治理带来借鉴意义。“天平链”吸引链接了司法机构、互联网平台、金融、知识产权、国企央企、科技公司等丰富的生态。同时将技术发展带来的红利充分分享给生态机构,提升业务办理的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扩大服务范围。

在马臣云看来,虽然目前单纯的司法区块链市场规模可能仅有几千万元,但是在司法区块链中有着诸多增值服务项目,包括律师咨询、纠纷解决等各类增值服务市场规模或在百亿级别。如果这一市场模式进一步完善,将会是一片巨大的蓝海。

另一个情况是,目前一些互联网巨头企业在区块链行业内开始布局和发力,但是市场上一些专门从事区块链开发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据赛迪区块链研究院数据显示,我国区块链企业团队规模以小型为主的有800家,占比79.52%。业内人士指出,包括从事司法区块链在内的一些团队都在寻找一种将区块链与行业进行有效契合的模式,以期挖掘出区块链更大的市场价值。

对于这一行业,清华X-lab数权经济实验室主任钟宏表示,无论是我们正常的数字生活,还是像电力系统、电力网络这样的核心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区块链作为一种联盟链技术,对于发展“数字长城”和“数字丝路”的底层基础设施都非常重要。在国家的战略布局下,诸如司法区块链技术、产业,以及其它领域相关行业的深度融合都将会产生巨大的商业机会。

区块链影响下的多行业变革即将到来

今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数据要素成为国家战略。

袁煜明认为,未来,推动实体产业数字化,数字技术产业化,加大生态布局,从而推动“区块链+”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战略性问题。当下需要做的是知链——上链——用链的过程。首先是要知链,也就是让大家了解区块链、掌握区块链,甚至能够具备区块链的思维,其次是将实体产业和各种无形的数据资产,都可以放到链上去。而所谓的用链,是真正地用区块链去帮助实体经济发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马臣云指出,当前国家明确提出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新型数字经济呼之欲出。新型数字经济下数据如何确权、确权后如何交易、交易过程能否得到司法的认可、能不能确立权属等问题都与司法区块链紧密相关,司法区块链在社会治理上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刘权认为,当前区块链发展社会效益最好的是电子存证。因为社会的市场秩序仍不够规范,例如,政府对农业进行的补贴、慈善机构的善款被挪作他用,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可编程特性,在资产转移的同时嵌入一段代码来规定资产未来的用途范围,将彻底解决上述问题。

钟宏认为,基于区块链技术发展而带来的数字经济3.0时代,将为我们的经济发展带来新趋势和新变化。而司法区块链技术的互联网法院的充分应用将引导数字经济相关的多行业发生新变革新趋势。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李纪珍表示,充分地发挥区块链在促进数据可信和数据共享、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优化管理与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和提升协同效率、建设信任体系等多方面的作用,并且为很多行业的变革注入了新活力。


编辑:周鸾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周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