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市意在破解小麦夏收压力困境 寄期后市价格出现大幅上涨不现实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7月16日15:02分类:现货

新华财经郑州7月16日电(记者闻有成 )记者从郑州粮食批发市场、郑州商品交易所获悉,国家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预案启动范围不断扩大,意在破解小麦夏收压力困境,保护农民利益。预计后市小麦价格有望稳中回暖,但寄期出现大幅上涨仍不现实。

托市范围不断扩大,收购进度快于上年

为缓解市场压力, 6月中上旬安徽、江苏两省启动小麦最低收购执行预案。进入7月份以来,河南、湖北、山东也相继启动收购预案。

与此同时,7月12日,河南在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济源、濮阳、三门峡等7市启动第二批托市收购库点,河南共有16市启动收购预案。

目前,主产区六省已有五省启动了收购预案,仅河北没有启动。据了解,近来河北市场除了轮换企业、面粉加工企业收购外,其它入市收购主体较少,一些地区小麦价格也基本运行于托市价区域。由于市场小麦价格将持续回落,后期极有可能低于国家最低收购价水平,届时河北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也将会启动。

据统计,截至7月5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3053.4万吨,同比增加595.2万吨,小麦收购进度快与上年同期。其中:江苏收购775.7万吨,同比增加90.5万吨;安徽收购567.2万吨,同比增加289.8万吨;河南收购621.3万吨,同比增加93.5万吨;山东收购481.8万吨,同比增加69.3万吨;湖北收购99.8万吨,同比减少0.5万吨;河北收购226.4万吨,同比增加32.8万吨。

市场认为,由于今年主产区最低收购价小麦执行预案启动范围扩大,再加之小麦质量较好,国家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数量将会高于上年。据了解,截至7月5日,安徽累计收购567.2万吨,其中最低收购价小麦258.6万吨,占总收购量的45.59%,相比上年同期仅收购了14.28万吨。

期望麦价出现大幅上涨并不现实

随着主产区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范围的不断扩大,当前市场对小麦后市的走向预期略显分歧。有观点认为,受国家托市收购的支撑,市场的底部价格已经确立,小麦价格上行的几率在不断加大,市场的看好预期增强。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尽管市场受到托市收购的支撑,但政策的支撑力度相比以往在不断减弱,市场的整体压力依然较大,小麦价格想说上涨并不容易。记者认为,后期小麦价格有望稳中回暖,但空间不大,其主流价格很难脱离国家最低收购价这一轴心,期望麦价出现大幅上涨并不现实。

从市场供需来看,本年度国内小麦供需基本面宽松,决定了小麦价格缺乏明显上涨行情的支撑。国家粮油信息中心7月份预计,2019年全国小麦产量13300万吨,比上月上调100万吨,比2018年增加157万吨. 2019/20年度小麦消费总量为12350万吨,比上年度减少532万吨。2019/20年度全国小麦供求结余量为1300万吨,比上年度531万吨增加769万吨。

从政策收购来看,虽然后期托市的范围有望进一步增加,但政策主要的目的还是引导市场收购,市场化主导的大格局不会改变。况且,一旦市场收购价格回升到最低收购价水平以上,有关部门就会停止预案实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从市场收购来看,夏收以来市场各主体小麦收购积极性并不高。区域间差价的缩小,小麦跨区流通量大幅减少,使得贸易商操作难度加大,收购心态谨慎,尤其上市初期高价抢粮的贸易商处境依然相当尴尬。而制粉企业由于运营困难,上半年麸皮价格每吨下跌超过300元,加工企业利润下滑,加之前期已收购了部分小麦,且市场对后市小麦价格并不看好,粉企基本选择更为均衡的库存策略,多数不愿做多小麦库存。

从麦市运行空间看,由于正常品质小麦拍卖底价与托市收购价只有50元/吨价差,业内人士普遍预期年度内小麦市场运行空间将会收窄,小麦价格波动空间受到限制,囤粮待涨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风险。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