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库存后期已不能对市场构成过大利空影响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8年08月29日17:12分类:期货快评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记者闻有成 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乔林生)国家有关部门最新的数据表明,截至8月底,今年临储玉米竞价销售进行21周。从成交价格、成交率等分析,整体表现稳定,突出特点是成交率与成交价格没有出现大幅下滑现象。

记者综合分析认为,整体来看,由于临储玉米消化速度较高,加上玉米替代品缺少,虽然当前国内政策性玉米库存数量仍比较大,但对市场形成的压制作用已减弱,同时由于在未来其将仍是市场下游需求端的主要采购对象,因此库存在后期已不能对市场构成过大利空影响。

临储玉米消化速度缘何高于市场预期?

记者综合专家观点认为,一是临储玉米具有较强的价格优势,下端需求企业采购积极。二是国内玉米需求一直保持稳定,无论是玉米替代品价格如何波动,或者国内农产品市场、饲料与养殖市场出现较大变动,如生猪产区出现较大疫情等,玉米市场需求持续保持稳中有升态势。三是临储玉米就地转化能力增强,东北产区工业用玉米需求增长较快,东北三省一区临储玉米库存消化速度快去市场预期。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截至目前,临储玉米竞价销售成交量已在6500万吨左右,总成交率在44%左右,成交均价较高。近期,在南方春玉米已收获上市,以及北方地区玉米收获期临近的情况下,临储玉米竞价销售成交率与成交价格仍居高不下,其中质量较好的临储玉米还出现了比较高的溢价。

从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发布的8月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报告来看,预计今年我国玉米总产量为2.11亿吨,玉米消费量为2.31亿吨,玉米出口10万吨。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今年我国玉米市场产不足需较为严重,市场供应缺口继续扩大。未来临储玉米仍是需求企业的主要采购对象。

玉米替代品市场将趋于活跃但替代作用减弱

产量不足、库存下降高于预期,预计在未来玉米价格不断上行的过程中,玉米替代品市场将趋于活跃。不过,从玉米主要替代品市场情况来看,玉米替代品的数量、质量与价格优势已不如往年,其对玉米的替代作用减弱。

近几年,进口高粱、大麦、玉米、玉米酒糟粕,以及国产普通小麦大量替代国产玉米,给市场造成了国产玉米价格高、产量高、库存高的“三高”假象。实际上,临储玉米的高库存是可以通过农产品进出口政策与措施调整,以及在产区实施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等来避免的。目前,由于中美贸易问题不断,以往大量在国内饲料市场“横冲直撞”的进口高粱、大麦、玉米、玉米酒糟粕不见了,这为国产玉米腾出了市场空间。

从国产小麦市场的情况分析,质量较差的国产小麦凭借价格优势大量替代玉米的概率不高。一是当前饲料与养殖企业均提高了食品安全意识,加大了对原料的质量检测,力度,如对黄曲霉素、呕吐霉素的检测,让质量较差的小麦无法进入饲料原料领域。二是当前国内小麦价格高于玉米价格,其价格优势不存在。三是近年来国产小麦数量逐年下滑,市场上流通的可用于饲料原料的小麦数量不大。

河南省小麦贸易商崔瑞兵告诉记者,近年来,在麦收期间,湖北、江苏、安徽、河南等连续出现了阴雨天气,这一方面造成小麦质量、产量下降,另一方面令市场出现了较多的低质量、低价格的饲用小麦原料。在前几年饲料与养殖企业等不对生产原料的黄曲霉素、呕吐霉素等指标要求严格的情况下,大量小麦替代玉米,一度出现了年小麦替代玉米数量达到2000万吨以上的现象。如今,国内小麦价格普遍高于玉米,加上质量不高,价格与质量优势的丧失让小麦在饲料原料中的配比一直下降。(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