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显示我国清洁供暖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8年05月22日14:47分类:期货快评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记者梁晓云、安娜、郑彬)报告显示,随着北方地区清洁供暖工作稳步推进,新技术、新模式日渐丰富,我国清洁供暖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未来清洁供暖有望更加高效、经济、“接地气”。 

中国经济信息社在22日于京举办的“清洁供暖峰会2018”上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清洁供暖报告2017-2018》,旨在为清洁供暖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信息支撑。 

中国经济信息社经济智库能源信息部主任李济军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清洁供暖报告2017-2018》

中国经济信息社经济智库能源信息部主任李济军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清洁供暖报告2017-2018》

报告认为,在清洁供暖改造中,扩大集中供热规模,推进煤改电、煤改气、洁净型煤使用,利用地热资源等多种供暖方式是北方地区清洁供暖的主要选择。改造中,不少地方已经探索出一些好的做法,这些做法各有优势,符合其落地生根的“土壤”。 

“清洁供暖,一头牵着人民群众的温暖,一头连着蓝天白云。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供暖是一件涉及15个省市区、5亿人的大事。” 全国政协第九届、第十届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陈洲其在会上表示,大气污染,表现在天上,根子在地上,究其主要原因还是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出了问题。加快散煤治理,推进中国北方地区清洁供暖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据了解,2017年以来,在主管部门与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下,清洁供暖改造稳步推进,群众也享受到了清洁取暖带来的实惠。生态环境部近期对北京、天津、河北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即“2+26”城市)的评估考核显示,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2+26”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7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5%,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55.4%,两者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清洁供暖改造中,地方也存在初期改造投入大、后期运维成本高、补贴资金缺乏、能源配套保障不足等困难。部分地区在2017年冬季还出现改造预见性不足、政策摇摆、供气紧张等问题。 

由于清洁供暖方式多样,在推进策略上,报告认为,地方宜根据当地环保目标、资源禀赋、财政情况、居民承受能力、能源安全可持续保障能力和能源价格水平等,因地制宜设计合适的改造路径,系统推进。尤其在源头上首先落实天然气、电力、清洁能源等的保障能力,然后“以供定改”。 

此外,报告还建议,逐年对改造成效进行评估,及时优化政策。在清洁供暖改造运行一个取暖季后,需要对规划、配套政策、政策执行效果等进行全面评估。对于清洁供暖的评价标准,应从社会整体出发,从安全性、环保性、气候保护性、经济性等多角度做好评估,总结得失、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时调整、优化改造路径及政策。 

“开展清洁供暖,推动居民生活方式转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统筹谋划、超前预判、多方施策、多管齐下,久久为功。” 陈洲其说。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