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货 > 商品期货 > 市场供应明显过剩 沥青企业探索期现结合模式

市场供应明显过剩 沥青企业探索期现结合模式

期货日报2016年10月26日09:08分类:商品期货

核心提示:在亏损加剧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沥青企业开始探索期现结合模式,一方面利用期货工具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另一方面通过期货市场进行销售,缓解库存压力。从某种程度上说,有期货工具在手,沥青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减轻了不少。

过去几年沥青企业一直处于盈利状态,今年国内沥青市场出现供过于求,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特别是5月以来,国内沥青企业开始出现亏损,目前亏损幅度还在进一步扩大。

在亏损加剧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沥青企业开始探索期现结合模式,一方面利用期货工具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另一方面通过期货市场进行销售,缓解库存压力。从某种程度上说,有期货工具在手,沥青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减轻了不少。

沥青市场供应明显过剩

众所周知,生产沥青最主要的原料是原油,此前由于国内原油进口资质没有放开,沥青企业往往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近年来,随着国内原油进口资质的放开,山东地炼企业的原料来源有了保障,不少炼油企业开始加大沥青的生产和销售力度。

以山东京博石化有限公司(下称京博石化)为例,2014年该企业的沥青销售量是38万吨,2015年销量增长到50万吨,2016年全年计划销量是90万吨,而实际上能够完成110万吨。

“以前我们没有原油进口资质,不能保证沥青原料的稳定供应,原油进口放开之后,我们才开始大量生产沥青。”京博石化期货套保经营部经理刘勇告诉期货日报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沥青销量较去年有大幅增长,但生产企业的盈利情况却不容乐观。百川资讯分析师刘敏娜介绍,2016年第一季度沥青生产利润可达到270元/吨,但自5月开始转为亏损,之后亏损加剧,到8月份沥青生产的理论亏损达到214元/吨。

由于亏损逐步加大,再加上沥青的消费旺季主要在每年的第二、三季度,第四季度是沥青的消费淡季,目前国内沥青开工率较低,沥青生产企业年开工率维持在40%—70%。刘敏娜认为,因为资源供应明显过剩,后期国内沥青市场仍以偏空走势为主。

从原料供应来看,9月底欧佩克达成的减产性框架协议,把原油日产量降到3250万—3300万桶,而伊朗、尼日利亚和利比亚具有减产豁免权,其中伊朗计划增产至500万桶/日。俄罗斯不仅9月份大规模增产,突破1100万桶/日的产量纪录,10月份前两周更是创下1120万桶/日的新产量纪录。

此外,在当前市场情况下,美国在50美元/桶的价格附近积极卖出未来的页岩油产量,以获得稳定的现金流并实现复产。在此背景下,国际原油冻产协议执行起来阻力重重,沥青原料供应仍将保持充裕。

据了解,尽管近年来公路养护对沥青的需求保持增长,但今年国内高速公路新增通车里程在4500公里左右,较“十二五”期间每年的通车里程减少一半甚至更多,较去年减少8000公里左右。高速公路建设对沥青的需求明显减少,将导致今年国内沥青总需求量下降。

在需求减少的同时,沥青的供应却在增加。刘敏娜说,今年1—8月国内沥青供应量预计同比增加221万吨左右。“尽管非道路需求对新增供应量有一定分流,但流向道路沥青市场的资源依然过剩,增加的资源转化为社会库存,使得今年社会库存高于往年同期。”刘敏娜预计,今年后期市场补货需求不及去年,贸易商将维持按需采购的节奏。

“第四季度沥青价格将因此受到打压,如果资源过剩无法缓解,价格或继续下行,第四季度最低价格可能低于去年同期。”刘敏娜认为,由于贸易商去年冬储出现亏损,今年补库存的积极性继续下降。资源过剩局面短期不会改变,生产成本对沥青价格的支撑难抵市场供应过剩对价格的影响。

京博石化探索期现结合新路

资源过剩、销售不畅,越来越多的沥青企业开始探索期现结合之道,京博石化就是参与期货市场比较早的企业之一。刘勇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真正走期现结合之路是从2014年开始的。

刘勇说,京博石化在经营发展过程中,运营模式经历了多次改革创新。在利用期货工具之前,企业只能跟随市场形势的变化而被动接受,盈利、亏损无法有效把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们开始利用沥青期货进行套期保值,即卖出沥青期货对库存或产能进行保值。此外,当期成品销售价格与对应的原料价格有利润空间时,预售远期货物,提前锁定利润。

他认为,传统期货操作模式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企业优化经营效果,但是仍然有待完善。比如,从参与工具及期货品种上来说,传统期货操作模式相对简单,无法构建风险共担模型;从承担风险角度来说,单市场操作风险较高,无法转移风险,特别是两个市场若发生价格严重背离,企业面临的风险将加大。

刘勇介绍,为了让期货工具更好地帮助企业抵御风险,京博石化积极探索运用多策略模式构建风险模型,并尝试采用期现结合运作新模式,深度参与期货市场。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京博石化申请成为上期所交割厂库,“海韵”沥青成为上期所注册品牌,这更便于京博通过实物交割来连接两个市场,把控市场风险。“这些举措不仅推动了经营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并且在实际经营中为现货销售减轻了压力,有效降低了价格波动风险。”刘勇告诉记者。

除了传统保值外,刘勇认为,多种期货工具及策略的融合更有利于在企业日常经营中发挥期货工具风险管理的作用。因此,京博石化在原有期货操作的基础上,结合交割品牌及厂库特点,积极探索新的经营模式。

“相较传统的套期保值而言,我们对以防御价格风险为目的的套期保值有了更加灵活的运用。以对产能的保值为例,在沥青生产利润较好的情况下,以仓单为依托,从期货盘面卖出成品买入原料,在确保利润的前提下实现产能套保。若成品期货盘面价格上涨,仓单可进入交割,这样能确保利润不受影响。”刘勇说。

此外,由于长年扎根产业,凭借对行业的敏锐观察,结合实物交割,京博石化更善于把握套利机会。刘勇介绍,当基差达到相对安全范围时,可空沥青期货合约进行基差正套,等待基差回归;若基差如期回归,期货盘面平仓获利,反之则可转至交割,提高现货售价,弥补期货亏损,赚取固定利差。

“合约间价差套利也是重要的投资机会之一,当合约间价差扩大到风险较小范围时,可进行正套。例如,在进入交割行情前,当沥青1612合约与1609合约价差扩大到130元/吨以上时,可空1612合约、多1609合约,合约价差回归时平仓获利。”刘勇告诉记者。

据介绍,除了期货交易外,成为交割厂库及注册品牌也为京博石化的现货业务带来了新的契机,“海韵”沥青的销量也由2015年50万吨左右,增加到今年的110万吨左右。

“通过期货运作,进行仓单销售、仓单保值、仓单回购、仓单质押等运作之后,每吨沥青的利润比零售价格提高了400元,相对于现在的沥青价格,这种利润水平还是比较可观的。”刘勇对记者表示。

刘勇称,以仓单形式直接销售给客户,对公司而言不仅可以对冲期货操作,易于销售,有利于增加现货销量,而且平均利润高于现货销售。

据介绍,自交割厂库获批以来,京博石化已实现仓单销售4万吨,高于现货售价约200元/吨。同时,京博石化还通过将仓单质押给交易所,获得80%款项用作保证金,这种操作模式简单便捷,释放保证金比例较高,有效地提高了资金利用率,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刘勇告诉记者,当持有京博石化仓单的客户在盘面获利,无需仓单对冲或交割,但持有仓单却缺乏现货渠道进行消化时,公司也可进行仓单回购。由于仓单回购价格一般低于市场主流价,再度销售后可赚取额外利润,同时又能帮助客户解决现货消化问题。“仓单提货多集中在沥青消费旺季,回购仓单也可有效缓解我们的压力,稳定企业生产运营。”刘勇说。

[责任编辑:山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