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货 > 商品期货 > 期货公司资管如何突围“六方格局”

期货公司资管如何突围“六方格局”

期货日报2015年06月15日10:41分类:商品期货

核心提示:根据《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管理规则(试行)》规定,符合资管业务资格标准的期货公司已达110家左右,这意味着大部分期货公司已可以参与大资管时代,期货公司与银行、券商、基金、信托、保险共同角逐的资管市场“六方格局”既定。

截至2014年年底,银行理财市场规模达15万亿元,信托资产规模为14万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9.3万亿元。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及各类私募机构的资管规模快速增长至20.5万亿元,截至今年3月20日,该数据已超过23万亿元,根据相关数据预测,在这一轮A股牛市中,这一规模年内跨过60亿元大关可期。

放眼整个庞大的资产管理市场,作为资管行业的新晋主体,期货公司还缺少成熟的资产管理经验,且期货市场本身资金容量相比股票、债券而言太小,与银行、券商等“老大哥”等相比,期货公司资管规模显然还太小。

根据《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管理规则(试行)》规定,符合资管业务资格标准的期货公司已达110家左右,这意味着大部分期货公司已可以参与大资管时代,期货公司与银行、券商、基金、信托、保险共同角逐的资管市场“六方格局”既定。

期货公司资管灵活性强、门槛更低、风控更好

2014年《关于进一步推进期货经营机构创新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出台后,“一对多”政策拓展了期货行业的财富管理空间,期货公司从此迎来利好制度的“通行证”,市场人士对于期货资管规模的体量呈几何数量级增长充满希冀。

但单从期货公司资管业务来看,截至去年年底的规模约124亿元。在大资管时代步入“六方格局”之际,期货公司与其他五类金融机构进行同台竞技的优势和战略几何?

对此,一些期货公司高管认为,期货公司应找准自身在财富管理行业中的定位,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特色及核心竞争能力,做大做强资管业务,最终使其核心业务从传统经纪业务的“通道服务”向资管业务的“财富管理服务”升级,逐步向混业经营方向发展。

国信期货董事长岳克胜认为,银行、保险、基金、证券、信托等机构背靠优势客户资源,产品推广速度远高于期货公司。“期货资产管理业务要想获得大的发展,还需要行业资金存量快速放大,或向其他机构的资金渗透,随着市场准入的放宽不断调节市场结构。”

面临资管市场既存的五大竞争主体,期货公司开展资管业务有何比较优势?岳克胜表示,在产品发行过程中,管理人和经纪商的双重身份赋予了期货公司更丰富的盈利点,使其可提供更低的通道费用,实现整体的规模收益。另外,期货公司资管的最低门槛为100万元,远低于信托计划、基金专户和券商资管。

“在期限结构和产品设计上,期货资管也更具灵活性。”他介绍说,目前保险产品的期限在5年左右,信托产品的期限基本上是1—3年,80%的信托产品期限是两年,而期货资管产品的标准合约期限普遍在1年左右,对特殊项目甚至可以缩短到几个月,让产品发行更加灵活。另外,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内有成本最低的做空机制和工具,T+0机制将更好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率。

国投中谷期货副总经理王世军则表示,基于过去的业务积累,期货公司在商品期货、金融期货、期权等衍生品领域,对风险的识别、评估、管理以及对套保、对冲、套利产品的研究,较比其他金融机构略胜一筹。

“像我们这类有现货背景的期货公司,可将商品期货和现货产业链投资结合起来,帮助投资者寻找更多的财富管理模式。”王世军说。

“随着刚性兑付被打破,几十万亿产品的风险对冲问题逐渐凸显,理财产品进入期货市场运用风险管理工具是可以预见的趋势。”一家期货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由于期货市场本身的特性及监管政策等因素,期货公司已形成了完善的风控体系,相较于其他金融主体,期货公司在开展资产管理业务过程中风控优势更为明显。

除了期货公司自身业务所带来的天然优势,岳克胜认为,政策方面,资管业务“一对多”的放开在降低资管受托资金门槛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受托资产的边际成本,实现期货公司资管业务向集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随着政策松绑和制度创新,期货公司将逐渐向产品设计、交易参与、综合服务等多种角色转变,未来期货公司将有能力打造出市场上最专业的财富管理平台。”他说。

[责任编辑:郭睿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