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货 > 商品期货 > 大宗商品骗贷案给银行业港口业带来双重警示

大宗商品骗贷案给银行业港口业带来双重警示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4年07月21日09:27分类:商品期货

核心提示:骗贷事件也给中国的港口企业造成负面影响。“虽然青岛港自身和骗贷案没什么关联、业务也运转正常,但声誉毕竟受了损失。”一位知情人士说。据了解,骗贷案中的重复质押现象是港口方面发现并报案的。

新华社记者何欣荣 王淑娟 韩莹

上海(CNFIN.COM / XINHUA08.COM)--今年6月初发生在中国青岛港的一起大宗商品骗贷案,目前正在持续发酵中,给中国的银行业和港口业带来双重警示。

这起骗贷案的主角是一家名为德诚矿业的贸易公司。它的骗贷“把戏”听起来并不复杂:利用同一批氧化铝和铜产品,分别开具不同的仓单质押给银行并获得贷款。据称有10多家银行卷入当地的商品贸易融资业务,目前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

骗贷案受害方之一的渣打银行在发给记者的声明中表示,已经就骗贷事件对德诚矿业负责人陈基鸿展开法律诉讼。根据粗略估计,渣打在青岛有关大宗商品的信贷敞口约为2.5亿美元,涉及不同种类的授信和不同的地点。

“我们正在了解事件的进展并保护自身的利益,但不会停止在中国的大宗商品融资业务。”渣打银行表示。

青岛港骗贷事件之所以广受关注,是因为业界人士相信,利用大宗商品贸易骗贷的绝不止铜这一个品种,也绝不止青岛这一个港口。

作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进口国,大宗商品融资在中国一度非常盛行,以至于很多商品进口后不是用来生产加工,而是用来向银行融资,由此导致所谓的“融资铜”、“融资矿”和“融资豆”现象。

骗贷案的出现显示了这个领域积累的信贷风险。中国央行原副行长吴晓灵近期指出,青岛港骗贷案的症结在于,银行轻信仓单这些担保品,而忽视了对企业信用的尽职调查。

“银行的本质是经营信用,首先应尽职调查到位,再辅以合理的担保方式,才能确保贷款安全。”中国仓储协会金融仓储分会常务副会长童天水认为。

骗贷事件也给中国的港口企业造成负面影响。“虽然青岛港自身和骗贷案没什么关联、业务也运转正常,但声誉毕竟受了损失。”一位知情人士说。据了解,骗贷案中的重复质押现象是港口方面发现并报案的。

不过,从另一方面看,骗贷案的爆发,对港口企业也意味着不小的机遇。

大宗商品贸易需要银行的支持,即使是卷入骗贷案的渣打银行,也表示对“大宗商品客户的承诺保持不变”。但这种融资需求如果不得到规范,就会诱发金融风险。

在风险控制方面,港口企业处在最前端。青岛港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总经理助理刘岩告诉记者,现代化的港口除了货物装卸外,还提供物流、交易乃至金融方面的服务。“比如,通过交易中心,港口能够识别真实贸易行为,帮助银行控制风险。已经质押给银行的商品,在接到港口的指令之前,也不会被移走进行重复质押。”

一些港口已经进行了大胆尝试。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去年年底公告,拟出资46亿元入股上海银行。这被市场解读为双方探索在贸易融资业务方面展开合作。

短期而言,青岛港骗贷案会给中国的大宗商品贸易带来一定冲击。但随着金融机构寻求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资产,港口企业也加速拓展自己的服务范围,这起事件最终会促进大宗商品贸易的健康发展。(完)

[责任编辑:山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