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货 > 商品期货 > 美报:大宗商品市场认为未来中国需求仍强劲

美报:大宗商品市场认为未来中国需求仍强劲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4年04月29日09:54分类:商品期货

核心提示: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对中国市场的看法正日趋乐观,因为即使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中国仍在大规模进口铁矿石、铜和大豆等资源。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美国《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络版4月25日登载题为《大宗商品市场调头看好中国》的文章,摘编如下:

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对中国市场的看法正日趋乐观,因为即使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中国仍在大规模进口铁矿石、铜和大豆等资源。

今年以来,全球对于中国经济可能发生硬着陆的担忧拖累许多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挫。中国经济今年第一季度的增幅为18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大宗商品价格今年的下跌使得此类商品2011年以来的价格普遍下滑趋势进一步加剧,引发此轮跌势的因素包括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和许多原材料的供应量出现新一轮增长。

目前,许多投资者和分析师认为大宗商品价格已经见底。他们认为,中国政府可能会避免经济增速出现大幅下滑,中国经济增速将稳定在目前7%左右的水平。他们表示,尽管这一增速低于过去10年的两位数增速,但在未来几年,体量如此巨大的中国经济将继续消耗越来越多的原材料。

富国咨询公司驻圣路易斯的高级国际分析师萨马纳称,外界对中国经济的看法有些过于谨慎了。他表示,该公司自2月份就开始通过交易所交易基金(ETF)逢低买进铜、锌和铝,上个月还加了仓。

过去一个月中,包括铁矿石、镍和铝在内的一些商品价格已开始收复2014以来的跌势。自3月份创出三年半低点以来,铜价已上涨5%,5月铜期货24日报每磅3.1205美元。5月份交货的大豆期货24日报每磅14.652美元,今年已累计上涨16%。由于美国的库存已无法满足中国的需求,大豆价格出现了持续上涨。根据预测,到8月份本销售年度末时,美国的大豆库存将降至10年来的最低水平。

许多大宗商品价格在2011年创出历史最高水平。不过,大宗商品价格不太可能很快回升至历史高位。在数年前中国需求大幅增长时筹划的大宗商品增产计划都将在未来数月或数年中得以实现,这将抑制价格的上涨。

但目前的价格仍远高于五年前的水平。铁矿石价格比五年前高一倍左右,许多分析师预计,随着中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铁矿石价格将稳步上涨。

大宗商品走势将对全球经济造成广泛影响。过去15年,中国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南非、印尼和巴西等大宗商品出口国有望获利,使数百万人脱贫。去年,由于外界担心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这些出口国的经济受到重创。但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大宗商品进口大国可能无法继续享受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给其脆弱的经济复苏带来的好处。

中国经济规模庞大,即便增长放缓也仍能产生大量的新需求。伦敦的研究公司凯投宏观指出,201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5万亿元人民币(约合8000亿美元),仅略低于2007年。2007年,中国经济增速超过13%。现在铜进口量每增长1%就相当于2004年时进口量增长4%。

投资者依然面临下行风险。随着澳大利亚等地区矿山投产,一些行业正面临庞大的新增供应,特别是铁矿石行业。

今年铜价遭受了尤为猛烈的冲击,至今还未完全恢复。大量中国进口铜被当做抵押品在传统银行借贷渠道之外获取贷款。有人估计这部分铜占到进口铜总量的三分之二。投资者担心铜融资交易一旦被解除,将向市场释放大量的铜。

格卢斯金-谢夫同仁公司首席策略师罗森堡认为,投资机会依然存在。随着中国经济由重工业驱动转向更多地由消费驱动,汽车制造等行业可能获得提振,他预计这一转变将支撑能源价格。

菲耶拉资本首席投资解决方案总监布尔东表示,许多人在年初的时候对中国形势作出了误判。由于预计石油将从中国经济稳步增长和美国经济复苏中受益,布尔东近日提高了该基金在石油类股票中的敞口。菲耶拉资本是一家位于蒙特利尔的基金公司,管理着750亿美元资产。

经济学家表示,中国的发展计划有望使需求保持旺盛。城镇化进程料将带动钢铁和铁矿石需求,而建设新电网的计划需要大量的铜供应。

据钢铁指数数据显示,24日铁矿石价格从3月份触及的17个月低点每吨105美元涨至113.20美元。澳新银行预计,随着需求回升,未来几个月铁矿石价格将升破每吨120美元。

摩根士丹利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受中国人对汽车、空调和冰箱的强劲需求以及电网建设带来的需求提振,预计铜价将从明年开始攀升。

驻上海的大宗商品交易员陈巍预计铜价将在下半年上涨,但他提醒,如果人民币进一步走软,将令进口成本上升,进而抑制中国的铜需求。

中国官方也认为中国长期铜需求将增加。4月份早些时候,国家控股的中国五矿集团公司的一家子公司同意斥资58.5亿美元从嘉能可手中收购秘鲁拉斯班巴斯铜矿项目,该铜矿是全球储量最大的铜矿之一。这宗交易是数年来中资企业进行的规模最大的资源收购交易之一。(完)

[责任编辑:山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