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货 > 商品期货 > 国债期货风险可测可控

国债期货风险可测可控

中国证券报2012年02月13日08:58分类:商品期货

当前,我国国债市场化发行机制日益成熟,二级市场交易日渐活跃,国债存量规模大幅扩大,利率市场化取得长足进展。同时,期货市场法律法规及监管制度日益完善和沪深300股指期货成功运行,为国债期货的推出扫清法律障碍、积累了宝贵的监管经验,国债期货上市时机已经成熟,产品风险可测可控,上市后将稳定运行。

国债期货已盛行全球

20世纪70年代,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石油危机的影响,西方各国经济发展十分不稳定,为了治理国内经济以及在汇率自由浮动后稳定汇率,西方各国纷纷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导致利率波动日益频繁而剧烈。

1976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推出世界上第一个国债期货合约。国债期货一经推出,就迅速得到发展,成为十分活跃的短期利率期货。目前,利率期货的成交金额在全部金融期货中的占比基本保持在90%左右,而国债期货占据绝对比重。

由于国债期货在规避利率风险、价格发现、促进现货市场发展等方面表现卓越,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和快速的发展势头,其一度成为了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积极举措。直接经受1998年金融风暴冲击的亚洲国家或地区,几乎很快推出了国债或其他利率期货产品,以推动债券市场的发展。截至2010年底,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的28个期货交易所推出了国债或政府公债期货产品。除我国之外,全球前十五大经济体都推出了自己的国债或其他利率期货产品。

现货市场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我国国债现货市场的快速发展,为国债期货的推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发行规模不断扩大。自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前四年间每年国债发行40亿元左右。到2011年9月底,我国可流通国债余额达到6.4万亿元,位居世界第六,约是1995年国债期货试点时期国债存量的60倍。当前,我国国债余额约占GDP的16%。从国际经验看,现阶段的国债存量规模已经能够保障国债期货的平稳运行。

二是发行制度日益成熟,国债期货抗操纵性大大增强。目前,财政部已经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国债市场化发行机制,并对1、3、5、7、10年期关键年期的国债品种采用定期滚动发行制度。国债管理体制、发行机制、交易方式改革所带来的国债市场效率的提高,以及国债发行期限结构的完善,使国债收益率曲线的连续性和科学性增强,基准收益率曲线基本形成。

三是国债二级市场交易日渐活跃。从1997年到2010年,国债现货市场总交易量大幅增加,流动性日渐增强。1997年,银行间市场国债交易量仅4亿元,到2010年,银行间市场交易量增长至74756.69亿元,增长1.71万倍,而上交所与深交所的国债交易量分别为798亿元和57亿元。

[责任编辑:刁倩]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