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调查】玉米临储拍卖持续火热 供需紧平衡为长期市场逻辑

新华财经北京8月22日电(记者马悦然 刘玉龙) 年初至今,在全球新冠疫情的背景下,粮食安全话题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带动包括玉米在内的农业种植板块在震荡中走高。截止8月21日收盘,玉米板块指数自年初已上涨81.73%,个股方面,登海种业上涨128.11%,农发种业上涨112.06%。期货市场上,玉米主力合约自年初上涨20.42%,其中7月至今上涨10.05%。

记者调查了解到,当前国内玉米供需形势已经从以往的“产大于需”向“产需紧平衡”转变,今年临储拍卖成交火爆,临储玉米库存见底、贸易商屯粮惜售等持续推高玉米行情。通过统计多机构对于玉米产量、消费量的预测,可以看出市场已普遍达成供应和需求紧平衡的共识。展望后市,伴随生猪存栏回升,玉米作为饲料成分预期需求将持续向好,但值得注意的是玉米高价也将提升饲料加工企业成本,大麦或成为主要的替代产品。

拍卖行情火热 玉米临储库存不足500万吨

近几年,临储玉米库存持续去化,库存压力已快速下降。2015/2016年度临储玉米库存量达到创纪录的 2.37亿吨,经过三年的拍卖,临储库存快速下滑,2019 年度降至5689.39 万吨。

XxjccbC007003_20200822_CBMSN0A001.jpg

数据来源:卓创资讯、新华财经、建信期货

相比往年较低成交率,截至8月20日,2020年临储玉米共进行13次拍卖,拍卖几乎全部100%成交,累计成交5194.71万吨,目前剩余不足500万吨,临储玉米拍卖也进入尾声。

XxjccbC007003_20200822_CBMSN0A002.jpg

数据来源: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新华财经

今年的首次拍卖于5月28日开始,起始便是气势如虹的火热行情。格林大华期货分析师张晓君表示,近年来,我国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主动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玉米供需形势已经从“产大于需”向“产需紧平衡”转变。我国新产玉米连续三年形成产需缺口,2020年是玉米库存周期的拐点,在经历了被动去库,主动去库等动作后,今年各个渠道开始补库存。

张晓君表示,随着临储玉米的库存见底,市场主体的心理预期也在发生改变。在看涨预期下,贸易商屯粮惜售,前期市场上玉米流通数量减少造成市场缺粮的表象,进一步刺激企业“跟风”。

国家粮食监测预警团队玉米分析师齐驰名认为,今年流动性充裕资金利息降低,有资金通过供应链金融、贸易型融资等渠道参与交易,导致临储玉米竞价销售连续高成交、高溢价。深加工和饲料养殖等用粮企业普遍认为溢价过高,高风险在不断累积。此外,还存在炒作推高玉米价格的因素,未来的价格上涨被预期提前透支。

业内人士认为,短期看,贸易商的出货成本和出货积极性将影响玉米的短期行情,临储拍卖政策直接影响今年10月份之前玉米市场的定价基准,多空市场心态的转变也会影响短期的市场供应,但中长期的走势依然要看供需关系的变化。

从8月拍卖价格看,第一、二周的拍卖持续降温,第三周基本持平。现货市场上,近半个月时间,玉米现货行情连续下跌,上周山东地区深加工企业最高跌幅60元/吨。

盛达期货副总经理孟金辉表示,目前湖北已少量上市新玉米,新粮上市将对价格形成一定的压力。此外,市场预期玉米进口量将创新高,叠加陈化水稻和小麦的定向处理等,也会给高企的玉米价格起到降温作用。

玉米供需紧平衡已成市场共识

中信建投期货分析,从产量看,目前国内年度玉米产量维持在2.6亿吨左右,而消费量在2.85亿~3亿吨之间,缺口为2500-4000万吨。从市场供给看,虽然2019/2020年度国内临储玉米加一次性储备玉米拍卖后,玉米供应总量达到了3.29亿吨,供给盈余2900-4400万吨,但是随着国储玉米的拍卖出清,囤粮需求大增,玉米的有效供给难以形成,供需缺口放大。再加上玉米种植面积减少以及天气和病虫害题材的炒作,玉米价格一路走高。

卓创资讯发布的报告认为,从大的供需环境来看,支撑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是对未来供需缺口不断扩大的判断,这同时也是中长期的影响因素,但是在价格上涨周期中,供需缺口容易被扩大,而中间贸易环节的存粮也会被无限放大。

卓创资讯表示,即便2019/20年度有供需缺口,政策性粮源大量投放的情况下,市场供应是没问题的,价格上涨的幅度已经严重脱离基本面的供需,心态、资金成为影响玉米现货市场的关键因素,但玉米市场总归要回归供需。

XxjccbC007003_20200822_CBMSN0A003.jpg

数据来源:各机构官网、报告,新华财经

XxjccbC007003_20200822_CBMSN0A004.jpg

数据来源:各机构官网、报告,新华财经

就进口来说,我国玉米进口实行配额制,进口配额为720万吨,仅占中国玉米消费量的3.6%,因此我国玉米市场还是立足国内的供需环境。近几年来,我国玉米进口水平一般在280-480万吨左右,2019年进口水平最高,达到479万吨。

业内人士分析,我国今年的玉米进口量或远超2019年。海关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玉米进口总量为365.63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7.6%。乌克兰占到总进口量的93%。1-6月,我国进口美国玉米为6万吨(总计销售40万吨,装运到港6万吨)。

据农业农村部7月供需预测,2019/20年度,中国玉米进口量600万吨,估计值调增200万吨,主要原因是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执行加快,中国自美国进口玉米的预期将增加。

从需求端来说,农业农村部8月供需预测,2020/21年度,中国玉米消费量2.88亿吨,较上月预测数调增0.9%。其中,玉米饲用消费1.83亿吨,较上月预测数调增2.3%,主要原因是全国生猪和能繁母猪生产恢复好于预期,将带动玉米饲用消费增加。

总体来说,虽然市场对于供需缺口的解读不一,但通过统计多机构对于玉米产量、消费量的预测,可以看出市场已普遍达成供应和需求紧平衡的共识。

带动饲料价格上涨 饲企修改配比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截止8月份第2周,育肥猪配合饲料平均价格3.25元/公斤,肉鸡配合饲料平均价格3.30元/公斤,蛋鸡配合饲料平均价格3.02元/公斤,均比前一周上涨0.3%,同比分别上涨7.6%、5.4%和5.6%。

进入8月之后,国内20家饲料企业纷纷上调了出厂饲料价格,每吨上涨75元到100元不等,新希望、大北农、通威等饲料企业纷纷发布涨价通知。

孟金辉表示,玉米高价已经开始抑制需求。一些饲企和养殖企业中,小麦、大麦、高粱等替代已有连续多年成熟配方。玉米淀粉现货价格高于面粉价格,搀兑量大幅下降。燃料乙醇行业未来原料似乎锁定陈化水稻与小麦为主,玉米用量或将锐减。

中国粮油信息网分析,因前期玉米价格持续攀升,饲料企业也在积极采用小麦、高粱、进口玉米等替代玉米,玉米在饲料中添加比例下跌。比如猪饲料玉米用量占比下降到30%-40%,禽类利润偏低,禽料饲料配方玉米调减幅度较大,调减至20%左右。拍卖粮的持续流入,基本能满足多数玉米深加工厂家日常生产需要。

中信建投期货表示,无论是从国内价格还是到港价格来看,整体而言大麦相较于高粱和小麦有着更强的替代优势,也存在着替代玉米的价格空间。在大麦价格有优势时,添加专用酶制剂的情况下,大麦等量替代玉米的量可以提高到45%。

中信建投期货认为,近期可以看出持续的看涨心态略有松懈,若后续贸易商出货意愿继续加强,拍卖粮出库节奏加快,玉米价格有可能继续回落,替代品的价格优势也将削弱。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罗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