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陈玉米交替,价格是跌还是涨? ——新玉米即将大量上市市场关注价格涨跌调研记(下)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8年08月29日17:04分类:期货快评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记者闻有成 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乔林生)中华粮网易达研究院副院长张智先告诉记者,受产需缺口扩大及今年国内玉米产量不乐观预期影响,近期临储玉米竞价销售成交率与成交均价出现了回升,同时现货市场商品玉米成交价格与成交量也表现较好。

玉米市场价格短期内将受到各种政策性库存玉米投放压制

“从新产玉米上市时间来看,华北地区新产玉米不久之后就要上市,玉米市场供应量必将增加,同时临储玉米竞价销售仍在持续进行,计划竞价销售的数量也保持在较高水平。在新陈玉米共同供应市场的时间段,市场价格短期内将受到压制,其涨幅不会过大。”张智先说,长期来看,由于今年我国玉米产量预期减少,产需缺口扩大,玉米价格底部将继续抬升,新产玉米开秤价比较看好。不过,值得市场关注的是未来玉米价格波动幅度仍将受到各种政策性库存玉米投放的影响。

据记者了解,当前对国内玉米价格涨跌影响较大的一个因素来自于饲料养殖业——国内部分生猪产区出现了非洲猪瘟,且当前扩散趋势依然存在。受部分生猪产区出现非洲猪瘟猪影响,疫区生猪被扑杀,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下降,更为重要的是部分城镇居民对猪肉的消费需求下降,估计这将在较长时间内不利于生猪需求的增长,会降低玉米饲用需求的增长速度。

业内专业人士告诉记者,截至目前,非洲猪瘟病例已在东北、河南等地出现,山东则出现了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例,这引起了广大猪肉消费者的广泛关注。东北、河南等是我国生猪主产区,仅河南一省每年的生猪出栏量就在7000万头左右。非洲猪瘟病例的出现首先将令疫区生猪调出困难,造成存栏生猪加快出售速度,令猪价走低。其次会令疫区养殖户生猪养殖效益下调,令其养猪积极性下降。最后会导致当地猪肉等消费量下滑,生猪存栏量等走低,使得玉米需求回落。

我国玉米市场还不具备大幅涨跌条件

河南省濮阳市玉米贸易商胡志强告诉记者,现在东北2017年产饲用玉米运至当地的成本价在1920—1940元/吨,临储2014年与2015年东北产玉米的成本在1840—1860元/吨,当地2017年产玉米收购价在1860元/吨左右。从年初以来当地玉米价格的波动情况分析,年初时价格较高,如质量较好的东北产饲用玉米销售价格一度达到2100元/吨左右,随后在临储玉米敞开供应的引导下,市场价格稳中有降,但由于当前市场预期新玉米产量调低,很多玉米贸易商包括农户等都看好后市,部分农民还表示新玉米收获后还要要多囤积一些。

“考虑到当前还有相当一部分已成交的临储玉米还没有出库,再结合新玉米产量预期下降、短期内饲用玉米需求走弱等情况,预计在新玉米上市后,国内玉米价格运行仍会运行平稳,市场还不具备大幅涨跌的条件。”胡志强认为,长期来看,由于产需缺口较大,工业与饲用玉米等需求增长的趋势难改,玉米价格长期内不断上行的概率较大。

临储玉米消化速度高于市场预期,库存压力将减弱

截至8月底,今年临储玉米竞价销售进行21周。从成交价格、成交率等分析,整体表现稳定,突出特点是成交率与成交价格没有出现大幅下滑现象。这说明了三个问题。一是临储玉米具有较强的价格优势,下端需求企业采购积极。二是国内玉米需求一直保持稳定,无论是玉米替代品价格如何波动,或者国内农产品市场、饲料与养殖市场出现较大变动,如生猪产区出现较大疫情等,玉米市场需求持续保持稳中有升态势。三是临储玉米就地转化能力增强,东北产区工业用玉米需求增长较快,东北三省一区临储玉米库存消化速度快去市场预期。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截至目前,临储玉米竞价销售成交量已在6500万吨左右,总成交率在44%左右,成交均价较高。近期,在南方春玉米已收获上市,以及北方地区玉米收获期临近的情况下,临储玉米竞价销售成交率与成交价格仍居高不下,其中质量较好的临储玉米还出现了比较高的溢价。

从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发布的8月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报告来看,预计今年我国玉米总产量为2.11亿吨,玉米消费量为2.31亿吨,玉米出口10万吨。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今年我国玉米市场产不足需较为严重,市场供应缺口继续扩大。未来临储玉米仍是需求企业的主要采购对象。

产量不足、库存下降高于预期,预计在未来玉米价格不断上行的过程中,玉米替代品市场将趋于活跃。不过,从玉米主要替代品市场情况来看,玉米替代品的数量、质量与价格优势已不如往年,其对玉米的替代作用减弱。

近几年,进口高粱、大麦、玉米、玉米酒糟粕,以及国产普通小麦大量替代国产玉米,给市场造成了国产玉米价格高、产量高、库存高的“三高”假象。实际上,临储玉米的高库存是可以通过农产品进出口政策与措施调整,以及在产区实施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等来避免的。目前,由于中美贸易问题不断,以往大量在国内饲料市场“横冲直撞”的进口高粱、大麦、玉米、玉米酒糟粕不见了,这为国产玉米腾出了市场空间。

从国产小麦市场的情况分析,质量较差的国产小麦凭借价格优势大量替代玉米的概率不高。一是当前饲料与养殖企业均提高了食品安全意识,加大了对原料的质量检测,力度,如对黄曲霉素、呕吐霉素的检测,让质量较差的小麦无法进入饲料原料领域。二是当前国内小麦价格高于玉米价格,其价格优势不存在。三是近年来国产小麦数量逐年下滑,市场上流通的可用于饲料原料的小麦数量不大。

河南省小麦贸易商崔瑞兵告诉记者,近年来,在麦收期间,湖北、江苏、安徽、河南等连续出现了阴雨天气,这一方面造成小麦质量、产量下降,另一方面令市场出现了较多的低质量、低价格的饲用小麦原料。在前几年饲料与养殖企业等不对生产原料的黄曲霉素、呕吐霉素等指标要求严格的情况下,大量小麦替代玉米,一度出现了年小麦替代玉米数量达到2000万吨以上的现象。如今,国内小麦价格普遍高于玉米,加上质量不高,价格与质量优势的丧失让小麦在饲料原料中的配比一直下降。

整体来看,由于临储玉米消化速度较高,加上玉米替代品缺少,虽然当前国内政策性玉米库存数量仍比较大,但对市场形成的压制作用已减弱,同时由于在未来其将仍是市场下游需求端的主要采购对象,因此库存在后期已不能对市场构成过大利空影响。(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