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商所已初步建成覆盖国民经济重要领域的综合性期货品种体系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8年04月24日16:07分类:交易所

原标题:初步建立起覆盖农业、能源、化工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综合性期货品种体系——郑州商品交易所“脱虚向实”服务实体经济提升能力调查(上)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记者闻有成)如何使金融、大宗商品市场发展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近年来,郑州商品交易所顺应国家产融结合、脱虚向实的战略导向,在确保市场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以实体经济需求为导向,在积极推进产品创新,改进优化已上市品种的同时,持续加大市场培育和开发力度,推动郑州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再上新台阶。

推出世界上首个鲜果类苹果期货,动力煤、铁合金、棉纱等9个期货品种和白糖期权不断上市

记者在郑州商品交易所调研到,在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基础上,以实体经济需求为导向,十八大以来,郑商所上市了动力煤、铁合金、棉纱、苹果等9个期货品种和白糖期权,基本形成了覆盖农业、能源、化工、纺织、建材和冶金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的综合性品种体系,郑商所服务实体经济的抓手进一步丰富,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式更加多样,服务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升。

苹果产业是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部认定的122个苹果重点县市中,有33个是国家级贫困县,涉及数千万果农,苹果种植是当地果农创收的重要来源。

近年来,随着苹果产量的快速增长,苹果产业格局已由早期的供不应求发展为供过于求,行业风险加剧,苹果价格波动剧烈,果农种植收入由稳定盈利向盈亏轮换转变。

为稳定果农种植收入,提供产业风险管理工具,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郑州商品交易所于2017年12月22日推出苹果期货。这是世界上首个鲜果类期货。

苹果期货上市后,华信期货联合人保财险在陕西省宜君县、甘肃省秦安县和陕西省延长县推出苹果期货“保险+期货”项目,与42户贫困苹果种植户签订苹果期货价格保险。2018年1月下旬,临近春节备货期尾声,苹果现货市场销售情况不及预期,市场高库存导致现货价格走低,期货价格也随之下降。苹果期货价格下跌触碰了“保险+期货”项目的目标价格,价格保险生效,三地参保果农分别获得了户均940元/吨、1400元/吨和1012元/吨的赔付。通过间接参与期货市场,参保苹果种植户有效应对了现货价格下跌风险,稳定了种植收入,苹果期货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初步显现。

“保险+期货”项目拓展期货市场能,加大期货市场对贫困地区试点的倾斜支持力度

2016年以来,郑商所以“助力精准扶贫”为基本原则,开始了“保险+期货”试点工作,加大期货市场对贫困地区试点的倾斜支持力度。两年多来,郑商所共完成了26个试点项目,支持资金约2000万元,为涉及农户的近13万吨白糖和近2万吨棉花提供了价格保障。以2017年为例,在当年完成的20个“保险+期货”试点建设项目中,13个项目位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覆盖新疆、河北、广东、云南、广西等5个省(自治区),涉及白糖现货规模4.5万吨、棉花现货规模1.22万吨,郑商所支持金额约1500万元。最终16个试点发生赔付,赔付金额共计598.59万元。

“保险+期货”试点本质是价格保险,作为保险其保障的是价格下跌的风险,具有一定的概率,当市场价格出现不利变动、跌破保险目标价则发生赔付,否则不赔付。无论赔付还是不赔付,客观上都起到了保障农民收益稳定在一定水平、且在价格上涨时获得更大收益的效果。郑商所“保险+期货”项目使弱小农户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稳定农业生产收益,也缓解了长期困扰银行的支农业务风险高难题,为银行小额、高频率的农户贷款项目发展带来新机遇,吸引银行加入。在白糖“保险+期货”项目上,还出现了“订单农业+保险+期货”的新模式,探索实行“双向承保”,实现价格上涨补蔗农,价格下跌补糖厂。“双向承保”降低了糖厂面临按照政府指导价收购蔗农甘蔗的价格风险,还让农民享受了价格上涨带来的返利。

“保险+期货”模式实现了期货行业与保险行业的跨界合作,利用期货市场解决了农业价格保险的“再保险”难题,是农产品价格风险市场化管理模式的新探索,也为我国农产品政策从“黄箱”向“绿箱”转变提供了新途径。“保险+期货”模式在管理农业市场风险方面的优越性得到进一步认同,

棉花、白糖主产区农户对“保险+期货”模式的接受度逐步提高,地方政府对“保险+期货”模式稳农增收作用认识逐步深化,2017年完成的20个试点项目中,有9个获得了当地政府的配套资金支持。更可贵的是,“保险+期货”试点具备一定的可复制、推广性,为大规模普及农业价格保险提供了可能。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