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将推进实施粮食收储制度改革 专家:新时代呼唤粮食新变革

湖北日报2018年02月10日17:41分类:商品期货

程国强

程国强(资料图)

2月8日,国家粮食局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副会长、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程国强,应邀为全省粮食工作会议与会代表作了一场名为《新时代我国粮食改革发展新战略》讲座。

他提出,当前我国粮食供求从总量不足转为结构性矛盾,总体呈现供过于求与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的“五高二低”(高产量、高库存、高进口、高价格、高成本,低效益、低竞争力)态势,粮食变革势在必行,必须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以市场化、一体化、国际化三位一体思维,抢抓一带一路机遇,重塑我国粮食产业经济

粮食供求“五高二低”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处于历史最好的时期,不仅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库存也达历史最高水平。”程国强引用数据指出,当前,我国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在6亿吨左右,2017年各类粮食企业库存5.8亿吨,相当于全国一年的消费量,同比增长33%,主要粮食品种库存消费比处于绝对安全水平。但从粮食供求来看,已从总量不足转为结构性矛盾,供过于求与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粮食生产呈现“五高二低”态势,粮食发展方式粗放,产业链脱节,缺乏创新机制,增长动能乏力,体制机制滞后。

“土地细碎化、农户兼业化、劳动力弱质化、农业副业化,外加成本抬升,价格与补贴‘天花板’约束,资源环境‘紧箍咒’等挤压,粮食产业链不具备向上延伸的制度基础。”程国强认为,当前我国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体系仍然没有突破,“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种怎样的地”仍没有实质性解决。目前正在探索的农业经营模式,各有其比较优势,但又都面临着特定的约束性难题——如家庭农场:难以生成规模经济和分工经济;“公司+  农户 ”、土地信托: 面临合作不稳定的问题,且存在“非农化”与“去粮化”经营趋向;股份合作社:面临着普遍的集体行动困境以及能人依赖问题,而且农业规模经营和分工拓展受限。

突出问题在于,这些模式,都是对农户承包经营权的产权主体以及家庭经营主体的替代,原有农户未能成为新的经营体系中的积极参与主体,在此基础上,粮食产业链难以向上延伸,成为难以逾越的制度性障碍。

新时代赋予粮食工作新使命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深化农产品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加快消化政策性粮食库存;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等表述,为新时代的粮食工作指出了新方向、赋予了新使命。”程国强表示,这其中,改革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既是当前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当务之急,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和完善我国粮食支持政策体系的关键之举。

程国强分析表示,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自2004年实施以来,对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持续稳定增产、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随着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内涵、实施环境的变化,政策的外部性问题日益显现,粮食“五高二低”矛盾越来越突出,下游产业经营困难、政府财政负担加重、国际谈判压力加大等挑战也日趋严峻。

在程国强看来,托底收购+价补分离是今后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首先,调整最低收购价的政策目标,并保持政策构架基本稳定,给种粮农民吃下“定心丸”;在此基础上,将托市机制转变为托底机制,配套实施粮农收益补偿措施;粮价既可升、也能降,政策既能及时启动,也能适时退出,有利于建立起既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又能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保障农民利益,既符合WTO规则,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口粮支持政策体系。

重塑粮食产业经济,应有“三化”思维 

“当前,人们对粮食的消费需求已从“吃饱”的总量要求,转向“吃好”的提档升级阶段,这给粮食产业带来巨大机遇,也带来战略性转型要求,必须全面实现‘产购储加销’一体化,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和价值链。”程国强指出,要做到这一点,应有“三化”思维——

首先,必须通过制度与政策创新,实现粮食的市场化,这是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基础;

其次,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型,粮食企业要从资源性、博弈型转变为创新性、共享型,实现粮食经营的一体化;

第三,加快全球布局,实现粮食的国际化。他强调,一个大国,最终必须建立一个与之经济总量、收入水平和市场容量相匹配的全球粮食体系。

程国强建议,粮食企业都应从粮食收储、物流、贸易的资源型博弈竞争型模式,向综合服务、创新、共享模式转型,横向上向种子、化肥、农药、农业机械、农村金融和农业科技、粮食收购、粮食烘干、粮食储存、粮食物流、粮食销售“十位一体”延伸;纵深上向安全、加工、品牌、电商(线上线下)“四位一体”拓展。

“要抢抓一带一路机遇,融入农业国际合作新格局和全球农业食品贸易投资新体系,通过合作驱动,实现资源互补、产能合作、市场互惠、发展共赢。”程国强表示,农业仍然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基础支撑,农业产业体系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利于解决其粮食安全保障和农民增收问题,还能够扩大农产品出口,增加全球供给,将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业共同受益、共同发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郭习松 通讯员 卫掌帅 刘坚)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