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接地气 服务实体天地宽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7年10月09日16:36分类:期货快评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记者刘开雄)近日,一批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负责人来到大连商品交易所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与交易所、银行、保险公司、期货公司等机构人士面对面,一起探讨如何利用期货市场更好服务农业生产。

“期货作为金融衍生品看似'高大上’,实际上现代期货就发源于管理农产品销售环节价格波动风险的需求。”大商所理事长李正强表示,唯有不忘初心方能使期货市场健康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不忘初心:创新源于实体之需

期货业是与实体经济联系密切的金融产业之一,其特长就是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和产销定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期货市场量、质双升,品种标的大量增加,交易额、持仓量成倍增长。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期货交易所主动搭台唱戏,为金融企业利用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提供平台。

2015年,大商所率先推出了玉米和大豆品种的“保险+期货”试点。目前,国内三家商品期货交易所已将试点扩展到多个品种,基本覆盖了主产区,保险、期货、银行等金融企业积极参与,联手探索符合中国农业生产特点的金融服务模式。

黑龙江省哈尔滨双农区铧镒农机合作社负责人杜滨表示,粮食市场化改革后,农民亟需能保障售粮价格和渠道的好办法。“'保险+期货’的方式让我们对价格心里有底了。”

“'保险+期货’之所以得到参与各方的肯定和支持,是因为该模式尝试解决我国农产品价格市场化改革引发的农民收入保障问题,将农民熟悉的保险方式与期货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李正强说。

据了解,大商所已经开始研究“保险+期货”的升级版,“今年,我们将尝试推出涵盖场内和场外期权、'保险+期货’、粮食银行等在内的农民种粮收入保障计划,进一步探索帮助农民实现稳收增收的新方法。”李正强说,下一步还要尝试将“保险+期货”的经验复制到工业品领域,帮助企业管理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产品价格下跌的风险,稳定生产经营,解决资金使用效率问题。

创新与监管并举:为服务实体经济护航

在金融领域,任何创新都必须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这个主线,并在创新的同时作好风险防范。期货市场更是如此。

“期货交易所是整个期货市场的核心基础设施,在推动市场创新服务上有着天然优势。我们推动创新的出发点就是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这是期货市场发展的根基所在、价值所在、职责所在。”李正强说。

近几年,期货市场创新不断,推出了夜盘交易,仓单串换、集团交割等制度创新,着力解决期货市场近月合约不活跃等“顽疾”,便利产业企业参与。今年,豆粕期权、白糖期权先后在大商所与郑商所上市,我国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工具进一步完善。

“维护市场安全平稳运行是发展的根本前提,我们始终把风险防范放在重要位置,期货市场必须坚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李正强说。

近年来,我国期货交易所在处理违法违规交易、强化市场监管等方面加大投入,积极创新,并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在2016年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的情况下,主动采取的监管举措有效地保证了期货市场平稳有序运行,提升了期货市场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迈步向前:提高中国价格的国际影响力

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年均交易额超过百万亿元,多个期货品种的成交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然而,“中国价格”的国际影响力却有待加强。

作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进口国和消费国,随着国际大宗商品定价金融化程度不断加强,开放期货市场,提高“中国价格”影响力势在必行。

“目前,国际大宗商品贸易由美元计价,中国价格的国际影响力不够,制约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效率,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限制了中国有效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程度。”李正强说。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和消费国,而且从铁矿石到钢材,包括焦煤、焦炭等辅料,已有成熟的期货品种,形成了封闭的产业链风险管理闭环,产业企业参与度比较高。”在李正强看来,选择铁矿石期货品种国际化,其优势就在于实体供需贸易量大,市场成熟度高,企业参与度高,交易所在维护市场平稳运行、防范市场风险方面有充分的经验积累。

当前,以国际化为目标的原油期货已获得国务院批准,上市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之中;铁矿石期货国际化的工作也已经准备完毕,正待监管部门审核放行。

根植于中国庞大的实体经济体量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期货交易所作为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可以扮演好火车头的角色,积极探索,与各金融行业共同合作,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现阶段国情,契合现阶段改革的期货服务实体经济之路。”李正强说。(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