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货 > 交易所 > 郑商所“保险+期货”落地生根 扶农支农效益渐显著(2)

郑商所“保险+期货”落地生根 扶农支农效益渐显著(2)

期货日报2017年03月15日09:01分类:交易所

核心提示:试点工作的开展,有效对接了农业现代化涌现的风险管理新需求,增强了农民采用金融工具来保护自己收益的意识,对加快推进农产品价格市场形成机制改革等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涉农企业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管理市场风险将成为主流。

B “保险+期货”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从2016年郑商所“保险+期货”试点项目效果评估的情况来看,在试点的经济效益方面,一是在实现相同政策目标的前提下,“保险+期货”试点的补贴成本更低。在“保险+期货”模式下,单位农产品保险费用低于目标价格政策单位成本。目标价格与现货价格差幅越大,“保险+期货”试点的成本优势更加明显。因此,在棉花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和补贴方式改进过程中,郑商所“保险+期货”试点提供了市场化和低成本的解决思路。二是“保险+期货”模式补贴发放效率更高。由于采价及赔付等环节均由保险公司及期货公司进行商业化运作,郑商所“保险+期货”试点均在1个月内迅速完成结算及赔付工作,补贴发放速度和时效性高于目标价格政策,从而实现稳定农户种植预期、减轻政府人力物力负担的目的。

在试点的社会效益方面,“保险+期货”模式有助于提高扶贫工作的指向性和精准性。在试点建设过程中,郑商所积极响应中国证监会关于“立足行业特色,发挥期货行业精准扶贫专业优势”的工作精神,改革创新扶贫机制和扶贫方式,优先支持在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开展“保险+期货”试点,打通了期货市场支农惠农的“最后一公里”。在南疆喀什等贫困地区,“保险+期货”试点工作的开展,为棉花保险合同履约提供了充分保障,为贫困县各族棉农的收益提供了有力保护。与此同时,郑商所对棉农的保险费用进行补偿,在保证棉农种植利益的同时降低其初期参与负担,履行扶贫社会责任,实现支农惠农目的。

华信万达期货“保险+期货”试点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试点项目的实施改善了棉农“靠天收”的市场发展态势,回避了很多政策调控市场的弊端,可以有效地实现精准扶贫,减少财政补贴负担。

“参保的蔗农每亩蔗田可以收到赔付30元。如果按照每个参保户种植50—80亩甘蔗来测算,相比未参保的蔗农,每户可增加净收益600—960元。”新湖期货“保险+期货”试点项目负责人认为,以“保险+期货”为基础的农产品目标价格管理,除了能为保险公司进而为农户管理价格波动风险,且保障农户种植收益以外,还可以做到在放大保障水平的同时降低财政风险,促进土地流转集中,刺激规模化经营模式的形成,推动农业产业化,更为重要的是打开了保险行业扶持农业的新思路,构建了金融行业服务“三农”的新格局。

C 参与主体建言优化措施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参与“保险+期货”试点项目的农户、保险公司及期货公司等各方主体普遍认为,“保险+期货”试点实现了“探索建立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新模式”这一首要目的,并表示将积极参与2017年试点工作。

为了促进“保险+期货”模式可持续性发展,各参与主体还就试点工作提出了若干改进意见。

首先,建议通过各种途径降低试点保险费率(权利金)。目前,试点保费较高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不足;二是场内期权缺位;三是参与各方在试点效益和具体流程上存在认知偏差,沟通及协调成本较高。

其次,建议建立试点常规统筹机制和绿色审批通道。在试点建设过程中,因前端保险合同必须经过保监会审批且审批周期较长,试点承保周期大幅缩短,保险赔付概率随之下降,试点经济社会效益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部分试点甚至无法按时落地。

最后,建议提升“保险+期货”试点模式的灵活性。目前,“保险+期货”产品设计较为单一,不能完全满足农户的风险管理实际需求。应进一步做好基差风险控制,探索引入收入保险、美式期权(保险)等更加灵活的保险产品。

华信万达期货“保险+期货”试点项目负责人建议,价格保险设计应增添退出机制,给农户提供灵活性,并希望政府建立长期有效的农业补贴资金机制,希望保监会推出服务“三农”具体措施,规范农业险的利润水平,期待郑商所尽快上市棉花场内期权,提供更多对冲工具。

新湖期货“保险+期货”试点项目负责人建议,保险目标价格的确定要考虑农民的种植成本及基本收益,同时兼顾相关农业政策和目标。农产品场内期权应尽快推出,这有利于增加对冲工具、降低对冲成本。

“只有深入调研农户及合作社需求才能真正实现通过‘保险+期货’服务‘三农’的目的。试点项目的最终目标是支农惠农,而每个地区的农户都有其特殊的需求,所以作为产品的设计方,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必须深入当地去了解,才能设计出受到农户欢迎的产品。”九州期货“保险+期货”试点项目负责人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保险+期货”模式的一个优势就是通过场外期权进行风险管理,因此期权结构可以灵活多样地设置,继而对个性化需求进行最大程度上的匹配,而农户和合作社也可以使用较少的资金满足其避险需求。

业内专家认为,站在农业合作社的角度来看,由于缺乏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其参与期货及衍生品市场管理风险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不能实现稳定的风险管理。与此同时,合作社资金比较紧张,面对期货市场相对较高的保证金要求,无法大规模全方位参与套保。期货公司设计的场外期权工具很好解决了合作社风险管理人才不足、资金紧张等难题。在他们看来,场外期权工具帮助合作社实现了用少量资金完成大规模套保和保值的目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例如:通过“保险+期货”模式,棉花合作社与棉农在此基础上签订籽棉保价收购合同,给农户吃了一颗“定心丸”,得到了农户的信任。在项目开展过程中,虽然棉花价格发生较大波动,合作社在极端行情下依然可以平稳经营,这使得棉农及合作社的种棉和收棉的积极性都得到很大的提升。借助“保险+期货”业务模式,2017年华容银华润农合作社的棉花收购量拟从2016年的1000吨提高至10000吨左右。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一般保险保的更多是自然、疫病和意外风险,但通过期货可以对市场价格做到保险,这可以扩大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使保险公司间接进入期货市场,扩大期货市场的影响力。“保险+期货”模式实现了保险产品从传统现货价格保险向期货价格保险的飞跃,将现货市场价格波动精准地消化在“保险+期货”的金融活水之中,解决了保险缺乏风险对冲机制,路越走越窄的先天缺陷,打开了保险业一扇风险分散窗口,有效对接了农业现代化涌现的风险管理新需求。对于期货机构而言,“保险+期货”模式拓展了期货公司的业务范围,为期货及场外期权服务产业、服务“三农”提供了有益借鉴。

[责任编辑:山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