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货 > 商品期货 > 商品ETF指数产品未来发展空间巨大(2)

商品ETF指数产品未来发展空间巨大(2)

期货日报2016年11月28日10:39分类:商品期货

核心提示: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近年来,商品市场与证券市场融合度越来越高,商品指数化投资也越来越受到金融机构的重视。原因在于,大宗商品与股票、债券相关性比较弱,配置商品指数基金可以抵抗通胀。

银行、券商期待在衍生品市场发挥作用

今年以来,大宗商品及衍生品成为券商、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关注的热点,市场私募机构快速发展,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持续扩张,期货市场投资者机构化趋势明显。据与会专家介绍,今年上半年,CTA策略成为市场亮点,收益率大幅领先其他策略。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1月上旬,期货型产品发行量升至41453只,去年全年仅有1064只,产品数量占比也从6.5%上升到11.6%,公募基金也在积极申请中。由此,大宗商品衍生品成为券商、基金、银行等机构投资者新的关注点。

“大宗商品业务应该是证券公司下一步大力开展的业务。券商发展大宗商品业务的目标是服务实体经济,形成中国的大宗商品价格曲线,为客户提供有效的服务。”在会议主题演讲中,国泰君安证券公司FICC业务委员会副主任、固定收益证券部总经理罗东原认为。

兴业银行资产托管部总经理助理刘峰在“机构大宗商品衍生品业务对接交流”专题论坛上表示,兴业银行理财托管规模现在有1万多亿元。一方面,理财资金的销售成本刚性,而资产端的收益大部分仍以固收类产品为主,中间收益差越来越小;另一方面,从大类资产配置来看,银行理财产品会慢慢向资本市场和大宗商品投资靠拢。“现在我们内部已经在探讨和讨论,能不能从理财产品中拿出一定的头寸去做大宗商品的配置。”刘峰坦言。

平安银行总行资产管理事业部副总裁郭新忠提出利用期货市场破解资产荒问题。他认为,银行端和企业端需要更紧密地融合,银行业需要更加关注企业资产负债表变化,而企业原料价格风险更需要通过衍生工具进行风险对冲和管理。他建议,监管机构允许商业银行能成为交易机构直接加入市场,作为参与者进行交易,这样可以直接向企业客户提供避险安排,同时也可以向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投资选择。

郭新忠提到,这些年银行发行了很多结构型产品,收益是挂钩一些特定的市场变量,包括现在一些大宗商品市场变量,比如,曾挂钩油价的结构型产品。这些产品都是通过外资银行平盘对冲,如果券商或者期货公司直接提供对手盘,这些产品就可以直接跟国内市场结合,也会推动国内期货市场发展。

商品ETF指数产品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近年来,商品市场与证券市场融合度越来越高,商品指数化投资也越来越受到金融机构的重视。原因在于,大宗商品与股票、债券相关性比较弱,配置商品指数基金可以抵抗通胀。

嘉实资本副总经理陶荣辉在“指数产品设计与机构大宗商品衍生品参与策略”专题论坛上表示,商品类的公募基金和专户发展空间是巨大的。从国内外市场来看,海外商品类ETF总规模差不多是1400亿美元,国内和商品相关的公募基金基本上是以实物黄金或白银期货为标的,剩下都是QDII类产品,通过购买国外商品类的基金,实现总规模150亿元左右,也就是20多亿美元,这是一个巨大的差距。然而,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股票类市场,从大类资产配置角度来看,国内商品类公募基金发展远远滞后于整体资本市场的发展,所以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陶荣辉认为,从零售角度来说,大宗商品是抗通胀非常好的工具。历史分析显示,工业金属和能源走势与PPI高度相关,农产品走势跟CPI高度相关,贵金属避险功能需求空间也是巨大的。基金公司希望在公募商品类布局上走在市场的前面,通过产品的推出,可以满足银行、保险等大型机构和个人零售客户对于大类资产配置以及对于商品投资的需求。

在“机构大宗商品衍生品业务对接交流”专题论坛上,华泰期货总裁徐炜中表示,商品已经成为大类资产配置的重要领域,期货公司作为商品专业研究者和投资机构,与金融机构合作范围越来越广,合作内容包括了资产管理业务、场外期权业务、对风险管理融资和套保运作以及未来的国际市场业务方面等。

[责任编辑:山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