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货 > 商品期货 > 巴曙松:继续推动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发展

巴曙松:继续推动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发展

期货日报2015年12月04日09:56分类:商品期货

核心提示:巴曙松认为,在当前环境下,需充分利用上海自贸区或香港市场的政策优势、“一带一路”战略和人民币国际化,通过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争夺国际大宗商品话语权。

昨日,在第11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分论坛“衍生品学术论坛”上,港交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表示,当前中国内地期货市场发展面临阶段性的调整压力,应加强从理论层面上对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发展的研究和讨论。同时,充分利用上海自贸区或香港市场的政策优势、“一带一路”战略以及人民币国际化,通过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争取赢得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主动权。

他认为,与股票、债券等市场相比,期货及衍生品市场是小众市场,能接触并深入理解期货及衍生品市场的群体相对有限,其主要功能还是风险管理和价格发现,不像股、债市有直接投融资功能。

“对比一些经济体金融市场的发展轨迹可以发现,在股票市场出现异常波动的情况下,各方容易对期货及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产生怀疑甚至误解,期货市场既有的发展路径容易受到影响甚至一度中断。”巴曙松说,内地期货业界需要加大对期货市场功能的深入研究和普及宣传,为期货及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巴曙松表示,期货及衍生品市场提供了与融资功能密不可分的风险管理工具。期货及衍生品市场流动性高、交易成本低、采用杠杆交易,与保险等传统风险管理手段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可以给参与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提供高效的风险管理工具。“正是因为有了风险管理工具,资本市场对长期资金才会更有吸引力,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和效率才能不断提升。在境外,几乎每一个成熟和有深度的资本市场都有一个高效发达的期货及衍生品市场与之相匹配。”他说。

2014年年底,巴曙松开始了对“中国股指期货市场运行及功能发挥情况”的研究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自上市以来,股指期货对资本市场的宏观稳定功能明显,价格发现功能在显著增强,同时股指期货在风险管理和金融市场创新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虽然当前内地期货市场发展面临一定的压力,但在此阶段通过深入研究来澄清一些分歧,会更有价值。”他说。

巴曙松认为,在当前环境下,需充分利用上海自贸区或香港市场的政策优势、“一带一路”战略和人民币国际化,通过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争夺国际大宗商品话语权。具体而言,他建议从三方面着手:

第一,借助香港离岸金融市场的优势,打造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开放交易平台。鼓励内地交易所到香港推广有代表性的期货交易品种,以人民币计价挂牌交易,吸引全球投资者参与交易,逐步将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主导时间段由欧洲交易时段向亚洲交易时段转移,逐步由美元计价向人民币计价转移。

第二,借助自贸区或香港的优势,探索建立既符合国际惯例又满足国内需求的规则体系,既充分满足不同投资者的交易和风险管理需求,同时又能做到风险可控、可监测。

第三,配合“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现货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在自贸区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设立交割仓库,充分利用互联网与物联网等新技术手段,创新物流与供应链方式,降低仓储物流成本,提升竞争力。

[责任编辑:郭睿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