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货 > 商品期货 > 马文胜:中国期货市场真正进入新时代

马文胜:中国期货市场真正进入新时代

期货日报2015年04月21日10:25分类:商品期货

核心提示:“中国期货市场真正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不是简单体现在量上,而是体现在质的变化。”上周六,在由新湖期货举办的第一届中国产业经济(国际)论坛上,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如是说。

“中国期货市场真正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不是简单体现在量上,而是体现在质的变化。”上周六,在由新湖期货举办的第一届中国产业经济(国际)论坛上,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如是说。

在马文胜看来,中国期货市场的变化体现在几个层面。一是政策层面,《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未来将上升为期货法,《关于进一步推进期货经营机构创新发展的意见》、《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等制度相继推出并逐步落实;二是交易所层面,产品体系越来越丰富;三是期货经营机构层面,监管层鼓励有条件的期货公司开展集团化经营,打造国际化的金融衍生品服务集团。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正在向机构化转变。与此同时,在新品种不断上市的情况下,企业也越来越善于利用期货工具。机构投资者发行产品的规模、体量、数量也越来越大。”马文胜表示。

“事实上,中国企业的需求已经发生变化。”马文胜表示,企业现在对市场有四大创新需求。一是对定价体系创新的需求,二是对融资模式创新的需求,三是企业运营中需要多层次的风险管理工具,四是改变内部运营模式的需求。

与此相对应,中国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业务也正在发生变化。马文胜称,我国期货市场正在逐步满足企业的这些需求。如定价体系,目前很多行业开始出现以场外或场内流动性好、代表性好的品种和标的为核心,形成“现货产业链+基准价+升贴水”的定价模式。

在融资模式创新上,马文胜表示,行业正建立以银行为核心,以期货公司等金融经营服务机构、各类金融机构子公司为主体,以衍生品市场为风险对冲渠道,以仓储标准化为基础的新型融资体系。“如果现货市场不好,我们就利用期货合约对冲风险。随着这个模式进一步成熟,我们就可以大规模联合银行为实体经济输血。”

在风险管理工具创新上,马文胜说,行业正建立以标准化场内市场为核心,以场外市场为补充,以掉期、互换、场外期权、个性化定价服务为工具的多层次风险管理体系。

对于未来的大宗商品市场结构,马文胜这样描述:中间是标准化的期货,还有各种中远期市场,在某些产业链会出现大型交易商,交易商利用这些市场把风险对冲,和企业之间开出一对一的场外产品,通过这些产品和企业进行一对一的贸易或者一对一的产品供应,满足中小企业需求。

[责任编辑:郭睿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