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货 > 现货 > 欧佩克的黄昏时分?

欧佩克的黄昏时分?

上海证券报2014年12月16日09:57分类:现货

核心提示:今天,美国对石油价格的“主导”作用越来越强。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原油消费国,其经济和货币政策对世界能源市场也有重要影响。

英国《金融时报》署名文章讥讽说,“如今,坐拥四分之三传统储备的欧佩克就像时尚绅士俱乐部上了年纪的常客——富有但基本上赶不上潮流。” 走过54年历程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欧佩克),权威性正江河日下。

1960年9月,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的代表在巴格达开会,宣告成立欧佩克,其宗旨是,协调和统一各成员国的石油政策,并确定以最适宜的手段维护其各自和共同的利益。这个组织尽管在初创的日子里曾发过一些声音,但始终不曾达到维护其支配资源“主权”的政治目标。西方也并不拿它当回事。

可是到了七十年代中期,中东石油危机加剧,让欧佩克成了在国际舞台上叱咤风云的角色。不仅能有效地影响国际油价,更是一个具有相当政治影响力的国际组织。那时候,欧佩克打个喷嚏,全球石油市场势必剧烈波动。难怪欧佩克一位前秘书长把1974年到1978年说成是“欧佩克的黄金时代”。

但到了新世纪,特别是2008年秋天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后,国际油价一飞冲天,一涨再涨。而几年之后,从今年夏天至今,国际油价又从高位下跌了约30%,且有持续下跌之势。作为调节石油产量以平抑石油价格的功能性组织,欧佩克却愈来愈力不从心了。

风光许久的欧佩克,缘何眼下其影响力直线下降?

形势比人强。今天,美国对石油价格的“主导”作用越来越强。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原油消费国,其经济和货币政策对世界能源市场也有重要影响。例如,自金融危机以来弱势美元持续贬值,成为以美元计价的油价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国是世界上负债最多的国家,华盛顿可能通过释放通胀变相地违约,通过美元贬值来“赖债”,通过加大贸易顺差来剥削债权国的债权收益。而这一切手段势必变相地推高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而把欧佩克“晾”在一边。而目前,在美国页岩油气大繁荣的状况下,即使欧佩克产油国做出减产决定,美国减产的可能性则几乎为零。

俄罗斯等非欧佩克成员国对欧佩克的前途也构成不小威胁。俄罗斯将原油的日产量一再提高,把石油作为同欧洲国家和世界石油消费大国打交道的重要筹码。近年来,西方集体制裁俄罗斯,俄却用庞大的石油资源反制裁,令欧盟陷入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墨西哥等石油输出国也在不断刷新日产量。世界石油市场正走向多元化,并非欧佩克所能垄断。

当然,更别说华尔街大银行在操纵大宗商品价格了。美国参议院上月发布调查报告,详细揭露高盛、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等华尔街大银行“深度介入”实物大宗商品交易的内幕。这些大型银行既从事大宗商品金融交易,又大量持有、仓储实物商品,以此操纵市场。这份长达396页的报告披露,高盛和摩根大通等投行控制了包括石油、铝和煤矿在内的大量大宗商品,在市场中影响重大,甚至能操纵价格,并得到市场内部信息供自己的交易员使用。他们私下买卖铀、开采煤矿、建立金属存储仓库、操纵石油和天然气管道,并积累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铝和铜。显然,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石油价格高低目前主要是受投资力量的驱动,已成华尔街冒险家们投机乐园。在气壮如牛的华尔街大银行面前,欧佩克显得十分矮小,因为这些石油输出国的命运无不与华尔街大银行息息相关。

另外,欧佩克内部分化严重。由于12个成员国各怀心思,原油生产成本、对原油出口依赖程度及减产的接受程度不同,导致了更多分歧。比如,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希望减产保证油价处于相对高位。而部分海湾国家减产意愿却并不强烈,甚至有意通过减价来扩大原油出口量,以维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沙特就下调了对所有地区的11月原油售价。伊拉克、科威特也遥相呼应。盖因目前跌跌不休的油价并未触及沙特等部分产油国的心理价位底线,沙特等国正好可利用这一时机扩大自身石油出口,抢占市场地盘。

被美国《新闻周刊》称为“能用文字把历史栩栩如生地再现出来”的作家丹尼尔·耶金在其皇皇巨著《石油风云》中曾说,“因为我们的世纪一直是这样一个世纪,我们的文明的方方面面始终是由石油这个现代和使人着迷的‘炼金术’所改造的。我们的世纪确确实实仍然是石油的世纪。”虽然世界已进入21世纪,与《石油风云》写作的时代背景已有所区别,特别互联网技术的兴盛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颠覆性作用,随着国际社会对低碳经济日趋高涨的呼唤,新能源相继粉墨登场,但石油还是新世纪的主要燃料,是传统工业的血液。鉴于欧佩克原油产量仍占世界总产量的40%左右,估计非欧佩克成员国石油只够再支持20年,而欧佩克成员国的石油储量则可以再支持80年。即便美国产油量的井喷促使油价猛跌,但这一趋势的可持续性被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作为代表石油输出国集体意志的欧佩克,仍可倚重石油的世纪而大有作为。但前提是,欧佩克必须更新观念,树立欧佩克成员国与石油消费国双赢的意识。

作者系晶苏传媒首席分析师、财经媒体专栏作家

[责任编辑:郭睿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