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货 > 商品期货 > 发展国债期货需要银行保险机构参与

发展国债期货需要银行保险机构参与

期货日报2014年03月27日09:14分类:商品期货

“逐步发展国债期货”,国务院近日在部署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时做的这一安排,令期货界为之振奋,未来国债期货市场将越来越有活力。

从深层次看,这是上层在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大局铺路。  利率市场化完成后,市场不仅需要能反映真实供求关系的利率收益曲线,而且还有管理利率波动风险的需求。在这些方面,国债期货可一一满足。但是,当下的国债期货市场与上层的要求还有距离。“逐步发展国债期货”中的“发展”有两层含义:一是做好目前的5年期国债期货市场建设,二是在此基础上健全国债期货市场品种体系。

而就眼下看,“发展”的首要工作是,积极促进并引导银行和保险等金融机构进入,以丰富国债期货市场的投资者类型,壮大投资者队伍,使国债期货市场的功能得以更好发挥。

中金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15日,共有12204个客户参与国债期货交易,其中法人客户298个,仅限于券商、证券投资基金和期货公司。国债期货的潜在需求大户银行、保险等机构还在市场之外。

这些机构并不是不愿意入市,而是相关部门迟迟不放通行之权,其理由包括机构未准备好、期市风险大、细则需斟酌等。

实际上,早在国债期货上市之前,银行、保险等机构就已做了全面准备,包括参与国债期货仿真交易、安排人员参加期货从业资格考试、搭建相关交易系统、建立内部结算和风险控制制度、寻求收购期货公司等。其对于参与国债期货的热情可见一斑。

而且,在此之前银行已有期货交易方面的经验,对期货杠杆及市场风险也有一定认知,加之自身既有的严格的风险评估、隔离等内控机制,参与国债期货套保风险可控。

说到底,是相关部门太过谨慎,低估了银行、保险等机构适应新工具、风险隔离和自控的能力。而这种所谓的“谨慎”,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阻碍这些机构的转型发展。

利率市场化完成后,银行等金融机构不仅要面对自由波动的利率,还要承受息差收入萎缩带来的经营压力,必然要逐步向中间业务、理财业务转型。这要求银行必须具备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早一刻让银行等机构参与国债期货市场,就能使其多积累些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经验。

换一个角度讲,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的国债期货市场,如果没有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参与其中,隐藏的各种问题就难以发现,自然也无法有针对性地优化和完善,难以为改革大局铺好路、护好航。

有关部门应从国家层面的改革大局考虑,适当放松管制,尽快出台银行等机构参与国债期货交易的细则,在监管到位的基础上,让市场主体自己去决定何时入市。与此同时,国债期货跨部委协调机制也要发挥应有作用,使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得以加强,多措并举拓展国债期货功能发挥的广度和深度。

[责任编辑:穆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