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货 > 商品期货 > 夜盘令期货交易、结算分离诉求升温

夜盘令期货交易、结算分离诉求升温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3年07月31日08:39分类:商品期货

核心提示:业内人士表示,作为期货市场一项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制度,连续交易将重塑国内期货市场运营的新常态,不过随着后续新品种的不断加入,当前的交易、结算机制面临考验,期货交易、结算分离的诉求升温。

新华社记者陈云富

上海(CNFIN.COM / XINHUA08.COM)--随着市场分歧的加大,黄金白银的交易量也在大幅放大。数据显示,尽管贵金属两大品种的连续交易(俗称夜盘)开通不到一个月,但市场交易量到目前已接近5倍于前一个月的交易量,显示出投资者对贵金属市场连续交易的追捧。

业内人士表示,作为期货市场一项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制度,连续交易将重塑国内期货市场运营的新常态,不过随着后续新品种的不断加入,当前的交易、结算机制面临考验,期货交易、结算分离的诉求升温。

连续交易大幅放量

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30日收盘,7月份来国内期货市场黄金期货的成交量已高达660万余手(按双边计算),几乎是上月交易量149.4万余手的4.5倍,交易更为活跃的白银期货7月份也累计成交703万余手,成交量接近上月交易量的5倍。

“连续交易制度上线后,市场的交易活跃了很多。”上海一期货公司高管表示,一方面延长的交易时段覆盖了欧美市场的交易活跃时段,使得客户的参与度提高,而另一方面,连续交易的上线也使得众多的投资者重新进入期货市场,包括休眠账户以及新转入市场的账户交易活跃。

据上期所公布的规则,黄金白银夜盘开通后,交易时间在原有白天间断性4小时的基础上,增加夜间9点到次日凌晨2:30分的5个多小时。“增加的交易时间要多于原有的时间,实际上,夜间市场的交易也大大高于白天市场。”业内人士表示,到目前,黄金期货的日交易量一度达到了60万手的天量。

“从目前的时间节点看,贵金属即将进入季节性消费旺季,短期贵金属的走势上升的空间大于下跌的空间,当然长周期的贵金属依然是一个熊市。”光大期货研究员孙永刚则表示,市场前景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一些投资者的押注,使得市场的分歧加大。

在众多分析人士看来,客观上随着连续交易的开通,国内市场贵金属期货市场重新被激活。“至少此前市场交易量较小、影响力有限的情况在成为历史,国内国际市场的互动大大得到了增加。”分析人士指出。

连续交易重塑期货营运新常态

众多业内人士认为,从市场的运行情况来看,连续交易几乎重塑期货市场营运状态,随着未来连续交易品种可能的扩大,期货交易品种连续的交易或成为新常态。

“公司专门重新设立了夜盘运营的部门,包括客服、技术等,同时加快白天市场交易后的结算等工作。”上海中期客服中心总经理曹文利表示,上海中期高度重视夜盘交易的运营,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来保证客户的夜盘市场交易。

夜盘团队的配备将会是一个常态,尽管目前部分期货经纪公司及软件商更多表现出“临时应付”的情况,但这一状况后期一定会发生变化。在众多期货公司看来,随着黄金、白银两大品种连续交易的开闸,期货交易仅在国内白天时间交易的状况终将成为历史。

曹文利介绍,夜盘的吸引力不仅使不少期货公司的休眠账户得以激活,也使得一部分身在海外的中国投资者成为期货市场的新增投资者。“国泰君安期货前4个交易日的交易规模是未开通连续交易前的3倍左右,其中30%是新客户,甚至部分休眠账户的客户要求激活交易账户。”国泰君安期货副总裁闻勇翔也表示。

与此同时,连续交易除了使市场运营有所变化外,结算的效率也大幅提升。“前期期货公司大多投入大量财力升级系统,夜盘交易在9点准时开始,这要求结算部门在夜盘开始前结算完白天市场的交易,使以前要到晚上8、9点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结束的结算时间点大大提前。”业内人士表示。

交易、结算分离诉求升温

不过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尽管连续交易使期货结算效率得到提升,但带来的挑战依然不小。“在结算到距离夜间的开盘只有短短两个多小时,在这段时间内不能出任何差错,虽然目前运行较为顺利,但无法预知会否出现不可控的因素,这使得期货公司面临较大的压力。”分析人士指出。

包括闻勇翔等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连续交易品种的增多,解决结算压力的根本办法是要将交易与结算真正分离,在两套系统中运作,这样才能真正实现24小时的交易。

目前,按照国内期货市场相关规定,期货公司必须对当日的交易全部完成结算,并报保证金监控中心后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交易,这使期货公司在结算、系统切换以及完成夜盘对接等系列工作的时间“捉襟见肘”。“尤其是面临系统测试、升级以及假日等节点,不可控的因素会使期货公司'压力巨大’。”业内人士指出。

据介绍,在国际市场上,期货交易和结算通过多种模式进行。“比如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实行结算会员体制,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结算机构;欧洲期货交易所的结算则通过全资下属结算公司进行,按照分级结算的原则,交易所对结算会员进行结算,结算会员根据交易所的结算结果,对其自营、代理以及非结算会员进行二次结算。”业内人士表示。

“结算模式的选择没有定式,结算体系包括结算机构、结算制度和结算系统。不过从国外市场的经验看,在市场发展初期,内部单独结算更具优势,但在市场发展到一定规模,为了降低结算成本,常常将结算分离出来,共同的结算会更加有利。”分析人士认为。

[责任编辑:山晓倩]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