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调价方式或作调整(3)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1-11-04 08:14
核心提示:现行定价机制虽然规定“22天+4%”的调价条件,但是,达成条件需要参照的具体参数及计算公式并未对外公布。有关人士透露,在已上报的新成品油定价机制方案中,其中一项改变是当国际油价在一定价格区间内波动时,有关部门将不再就每次调价下发通知,而是可能由三大石油公司按新机制自动对应调整价格。分析人士认为,在国际油价持续走高趋势下,与国际油价接轨程度更深的新机制或使国内油价上调频率加快。

 

油企调价更灵活 油荒现象或缓解

汪珺  

□本报记者 汪珺

对于可能不久施行的成品油新定价机制,业内人士认为,由油企自动调价,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向市场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但仍需政府在油企上调价格时设好“防火墙”。未来,囤货、投机难度将加大,油荒或将因此有所缓解。

利好油企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这对于石油企业来说是重大利好。“以往调价都是第一时间下调,而要上调则不那么容易。而新机制下,未来油价将更贴近市场,石油公司也可以及时上调价格。”

中国石油有关人士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样改革,在可调可不调的情况下,石油企业可以根据市场情况更加灵活地把握,对于提高企业生产积极性以及可持续发展来说是有利的。他称:“可以说,离市场化更进了一步,对企业和消费者来说都是好消息。”

不过,林伯强指出,考虑到社会承受能力,政府还需要在上调时设置一定限度。“因为根据国际油价趋势,长期来看上调的概率比下调大。因此,估计后续会有相关配套措施,比如设置油企上调油价的上限以及上调频率等。”他称。

缓解油荒

对于囤货商来说,今后的日子则可能比较难熬。息旺能源分析师廖凯顺认为,由于调价时间缩短,囤货、投机的难度将因此加大。

每年四季度频现的油荒现象也有可能因此得到改善。廖凯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油企可以自行调价,未来价格将更快兑现,囤货等市场资源将更容易被释放到市场上。

林伯强则认为,国内成品油需求增长快,处于“紧平衡”状态,现阶段内,短时间、局部的油荒无法完全避免。“但我们可以尝试通过这种机制的改革,使油荒‘更局部、更短暂’。”他称。

此外,对于新机制可能增加WTI作为新的挂靠油种,林伯强认为意义不大。“关键还应该看中国的石油企业从哪里进口石油以及进口的比重。从哪买的多就跟哪挂靠,这是基本原则。”

廖凯顺也认为,理论上WTI更多是在美国国内流通,其价格对于中国意义不大;但可以参考WTI的涨跌幅度。他同时表示,因为WTI通常比布伦特原油等的价格要低,若增加其作为新的挂靠油种,折算出的零售价和批发价会偏低,或不利于油企。

【责任编辑:姜楠】
已有0人参与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快速登录
返回新华0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