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货 > 商品期货 > 期货业转型押宝服务实体经济

期货业转型押宝服务实体经济

上海证券报2011年10月18日14:19分类:商品期货

如果你以为期货仅仅是一个“高风险”、“投机”的行业,那你只是停留在十年之前。

期货这个在电影电视里代表着危险、浮躁、刺激的行业,如今已成为国民经济链条中的一环。在农场农垦、油脂加工厂、电线电缆厂;在世界500强企业、在浙江沿海中小企业、甚至在农户家中;凡是实体经济所到之处,你都能看到期货人活跃的身影。

如今的中国期货市场,已经发展成为拥有26个品种、覆盖几乎整个国民经济重要领域的行业,服务国民经济和实体经济已经成为期货业发展的新坐标。期货市场不仅为现货企业提供了套期保值和风险管理工具,市场价格信号也对社会资源配置产生了导向作用。

在走进期货业基层营业部中,令我们惊讶的是,哪怕是经营状况最艰难的期货公司,也都将服务产业放在了首要目标。哪怕是新入行才几个月的年轻人,也已经在全国各地的厂家企业间飞奔。

⊙记者 叶苗 ○编辑 毛明江

“服务产业才能突围”

9月,吉林大平原一望无际,玉米地如同波浪般开阔翻滚,扑面而来的是“丰饶”、“肥沃”、“辽阔”等字眼。这里是东北大工业基地,这里也是祖国的粮仓。但从期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里只能算是“边疆”,与上海、浙江、深圳等地相距甚远。

可以说,走近这里,就是走进中国期货业最为厚实而沉默的部位。

“东北人以前喝酒最管用,做期货有时也这样,这是实话。”

“那现在呢?”

“还是得有扎扎实实的套保方案拿出来,得帮人解决问题。”

这是记者跟吉粮期货总经理赵希田的一段对话。在长春市建设街1307号,吉粮期货就位于一座东北常见的灰白色办公楼里。赵希田见了记者,迎面就说:“我们公司属于比较弱小的,要想快速赶上前面的梯队,我的想法就是做好产业客户服务。”

确实,作为一家小期货公司,吉粮期货目前还仅是三家商品交易所的会员,其金融期货资格尚在申报,在人员构成、资本实力、市场影响上都处于“初级阶段”。不过赵希田也不忘跟记者反复强调:“我们很快就要搬到对面的新楼里去了。”

几个月前,赵希田为了开发小麦期货业务,往农垦局跑了好几趟。结果小麦的业务没做成,倒是发现了一个油脂企业对菜籽油很有兴趣。对于刚刚重组的吉粮期货来说,这个机会可得把握好。赶紧针对企业的生产情况和供需实际,制定出了套期保值方案给对方送过去。这还不够,对方是国有企业,领导对期货“心有戚戚焉”,彻头彻尾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就去企业作报告,四分之一时间讲期货基础知识,那些集团领导、农场领导、厂长副厂长都来了,一听都是根本不知道。”赵希田回忆说,有问啥叫保证金的,这保证金到底是买了还是卖了,是走了还是回来了。如此种种,可以说令专业期货人啼笑皆非。

终于,把这企业上上下下都培训明白了。还不够,往后企业做期货总得有个熟手吧,于是让个小伙子过来期货公司培训。小伙子年轻,企业领导觉得他智商高,但其实压根不懂期货。“我们在公司培养了他一个半月,从最初的知识教起。白天各个部门轮流带,晚上请相关客户一起吃饭交流,还反复交代了他回去之后怎么干,遇到风险怎么办,怎么跟期货公司沟通。”赵希田说。

事实上,期货公司是帮着企业建立了一整套的期货操作体系,把一个完整的“期货部”给建起来了。

前不久,这家油脂企业终于决定出手套保了。可是建仓到一半,期价上涨了,部分头寸被套,企业资金不够。企业老总慌了神,跟赵希田说要“撤退”。幸亏赵希田想到了交易所能够做仓单抵押,“这事以前我们也没操作过,现在是逼着我们走了一遍流程,还真把客户的难题给解决了。”

终于,资金到了位,期价一边上扬,他们一边把空头仓位建满。刚刚建满,价格就下跌了,这次套保大获成功。

当然,一次成功并不是句号。记者采访的头一天晚上,外盘商品大跌,油脂厂领导又兴冲冲地给赵希田打电话了:“要不要做点套保啊。”赵希田笑着说,如今客户跟自己交流越来越多,什么问题都问,甚至是今天怎么走,今天是买还是卖。作为期货公司,服务还得一直进行下去。赵希田说,有几个现象得要警惕了,一是有些企业做套保暂时套住了,就想跑,变成了投机;二是有些企业赚着了,想玩期货了,也变成了投机。“千万别让他们把套保做成了投机。”

“以前我们去开发客户,走到哪里都是我们请他们吃饭,现在我们开发客户,走到哪里都是他们请我们吃饭。”赵希田感慨地说,因为企业真正需要期货了,期货确实能给企业带来越来越多的机会。

在采访中,赵希田还特意给记者介绍了公司新招的几个大学生:王雪璐、王雪、潘瑛……赵希田的用意是,如今开发产业客户,靠一些老期货谈经验是不够的,公司要自己培养新型人才,能真正给客户做出方案来。作为商品分析师的王雪璐,如今已经跑了内蒙古、江苏、浙江等多个地方的工厂,“一开始就是跟他们聊聊行情,有大波动了跟他们进行沟通,感情熟了再过去拜访,挨个走一遍。”王雪璐谈起开发客户的“经验”,已是头头是道。

“国家建立期货市场,真正目的是发挥市场功能,你发挥得好,国家也才让你发展。”赵希田说。

“让客户赚钱是硬道理”

许长全以前是个操盘手,如今他的身份是渤海期货长春营业部的总经理。据说,他是吉林期货圈里头第一个开上奔驰车的营业部老总。他挂在口头的一句话是:“我觉着提高客户盈利能力是最重要的。”

在许长全看来,营业部经理要是没点真本事,那么是很难跟客户共赢的。“成长很难茁壮,茁壮很难持久,持久很难善终。”在他的带领下,营业部在2009年的时候保证金才6000万,但是当年盈利1亿多,2010年保证金也就在6500万,但是盈利有4000多万。“能赚钱”的名气是打出去了。

开发产业客户是许长全擅长的。最辉煌的时候,在大连商品交易所的玉米期货排行榜上,他的营业部能做到多头第一名和空头第一名。“投机性客户在我们这里做多,套期保值客户在我们这里做空。”许长全骄傲地说。

“想让我们集体犯错,真的很难。”许长全说。这个“我们”,是指他和他的朋友同学。出身吉粮集团的他,在全国各地都有做玉米的哥们儿。而吉林又是玉米大省,营业部的玉米客户也多,他的信息资源就比一般营业部经理要强。“我会把这些信息跟客户分享,让他们在建仓点位上做得科学,你只要做好成本核算,做套保就只存在赚多少的问题,不存在赚不赚的问题。”

许长全最为骄傲的一役发生在2008年。当时金融危机,沪铜从8万多开始,一个月之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跌到3万以下,最低跌到2万2左右。当时有一家企业,在一年之内有批量用铜的计划,找到了许长全给他们谋划。“我在2万5至2万6的时候给这家企业提供报告,把套保的方案详细给对方。做了最乐观和最悲观的估计。”

企业很坚定地执行了他的计划,不到一年的走势,“结果不是最乐观,而是比我们所能想象的更乐观。”

从铜价的走势看,2009年持续上升,整体的回报是极为喜人。企业用了500多万的保证金,一路做多,翻了好几番,远远弥补了用铜企业因铜价上升而在现货市场的损失。

“这种大国企我们不需要跟他们吃喝,关键是细致的服务。他们有具体操盘手跟我们接洽。每天我们都会跟他们沟通。我们还结合外盘的涨跌,引导客户把握建仓的节奏。一般来说,前三分之一仓位先不要考虑价格建进去,等有了盈利之后,按照下一步计划再买入。后期就坐享行情上涨的收益。”许长全说。

在专业的服务下,客户也就渐渐把期货公司当朋友。有了这个成功案例,这家企业又帮许长全介绍了他们下属子公司的客户,后来还参与了螺纹钢、大豆的保值交易。

据吉林省证监局表示,辖区期货市场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以营业部为例,2010年年底,辖区期货营业部法人客户数同比增长了60%。目前,越来越多的地方企业开始参与并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

其实,正是像赵希田、许长全这些人,推动着这个东北省份的期货业,向国家要求的方向迈进。

“当心企业还是想投机”

让我们回到中国期货的中心——上海期货大厦。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我们来到了中国国际期货上海营业部。干净透明的落地窗外,是世纪大道金融区的繁华景象。作为中国数一数二的期货公司驻扎在上海的“据点”,营业部总经理姜伟明手中又是另一番风景:在这里,是中国期货业服务产业的最高端。

“我们服务的产业客户包括世界500强、上市公司、外资企业、国企、民企,我们营业部今年资金峰值是12个亿,产业客户的资金占比达到了70%以上。”姜伟明缓缓道来,事实上,12个亿的规模,已经是一个中小期货公司的“全副身家”,要是搁在几年前,这可就顶得上一个大型期货公司了。“我们主要从综合方面,进行一揽子服务,让客户从套保交割衍生服务来实现价值。”

套保理念贯彻到企业司机——这是姜伟明曾经做到的极致。“有一个做锌的上市公司,刚开始他们的理念跟套保不能完全符合,所以我们定期给他们举办讲座,最后对方企业所有人,哪怕是司机,都知道了什么是套保,这个大客户最后一共投了2个亿的套保资金。”

也正是这个企业,在铜锌的一次大跌走势中抓住了机会。“当时铜一度涨得极为凶猛,很多产锌企业也跟风,在期货盘上变成了买方,”姜伟明回忆说,当时他判断出行情快要出变化,于是提醒客户逢高抛空保值,这家企业最后基本是抛在了顶部。

“期货公司在大行情来的时候,基本不会出大错,”做了20年期货的姜伟明,对于大牛大熊的到来,心里一直是挺有谱的,这也让他的客户在套保的火候上更为到位。大牛市的时候尽量少做点卖出套保,大熊市的时候买入套保也少做点,最怕的是震荡市,姜伟明会劝客户尽量少参与。

在国际期货手里,套保是跟库存、流通、生产紧密结合的一个环节。姜伟明一直强调“毛利率”,也就是通过套保设计,提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毛利率”,哪怕是从5%提到6%,都一定要用科学的理念,一步步演示给对方企业看,把套保落实到企业的盈利能力中去。“我们把理念提升到这样的高度,企业一听也会觉得很先进,尤其是符合上市公司的管理理念。”

早些年,沪铜交割的时候用的是电解铜板,但是很多企业其实需要的是铜杆。虽然做了套保,但是最后拿货的时候不是自己最需要的产品,心里难免窝火。姜伟明就帮他们想办法,通过自己手头的客户进行资源调剂,让需要的客户在交割时拿到了铜杆。

曾经,客户拿到了上海的仓单,可是需要的是广东仓库里的货,姜伟明也会帮他们进行仓单置换,通过期货公司的网络得以实现。

在以前,很多银行对于企业的套保流程并不熟悉,企业过来搞仓单质押,银行不知道如何操作,姜伟明就为银行和企业之间搭桥铺路。如今,国际期货上海营业部已开始尝试做仓单质押的“第三方”,受银行委托进行仓单监督工作。

由于有了这么细致的“售后服务”,从营业部建立到现在,姜伟明的产业客户是越做越多。经常出现一些外企,原来只有几百万的试水资金,后来加至上亿。“以前在深圳对接的是珠三角。现在的定位就是长三角的所有企业,尤其是大企业。”

姜伟明说,如今江浙不少民营企业虽然在做套保,但操盘人员的素质跟不上,遇到大风险了处理手段比较落后。往往是做对了一次很高兴,做错了就很懊恼。

比如9月份沪铜大跌,跌势未尽,很多用铜企业就急着入场做多了。探其究竟,主要是前几年原材料涨价太厉害,如今价格一下来,企业就忍不住想买。

姜伟明指出,套期保值虽然已经深入人心,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企业还是容易陷入投机心态,这个现象各方面要引起足够重视。“毕竟在期货市场里,挣钱和亏钱都太容易了。”

“该多培养一些年轻人了”

见到丁波的时候,他刚刚背着投影仪等“各类行当”,风尘仆仆地从扬州宝应赶回来。江苏、浙江、广东、甘肃……做了20年期货的丁波是湖南大有期货上海营业部老总,如今依然是全国各地打拼,“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他常说的话。

在位于中山北路的上海物贸大厦里,驻扎着数不清的有色金属企业,二楼办公的丁波“这张老脸”,也早就广为大家熟知。既熟悉期货行情,又常年活跃于经纪业务一线,这是对丁波的典型写照,也是老一代中国期货人坚持至今的典型形象。

“我个人的客户量一直是公司第一把交椅,客户齐全了,上中下游都有,”丁波说起话来,带着明显的湖南口音,有时他就像一个信息总汇,跟上游企业聊天,可以谈下游的消费情况,跟下游企业聊天,又可以谈上游的生产情况。客户喜欢跟他沟通,他也变成了“百事通”,更好地为手里的客户服务,“实现了期货公司和产业客户之间的良性循环。”

9月份国内外铜价大跌,老期货丁波之前就有很强的预感。“我问了物贸大厦里的企业,升水那几天突然变小了,说明现货里头接盘接不上了,我又看到沪铜持仓超过40万手,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只有三次超过40万手,后面都出大行情了啊。”丁波说,当时他就有强烈的做空感觉,也给客户提前打了招呼,“这波下来,有些公司在我们这里赚了几千万利润。”

作为一个老期货,丁波也喜欢“讲人脉,讲人情。”开发产业客户,一般是通过朋友介绍一个“靠得住的”企业,先插下一个据点,然后再通过逐层介绍铺开来业务。“人与人之间要经常见面,逢年过节多拜访,平时有行情的时候多沟通,有些产业客户得守上个两三年才能拿到手。”每一次只要有需要,丁波就会背起一身行头,跑过去给人家讲课。别看产业客户开发这么费劲,丁波心里很明白:“它们都是实体企业,死不了,是期货公司的稳定客户,而一般的投机客户可能折腾几天就赔光了。”

如今丁波的想法是,培养一些好的年轻人来接自己经纪业务的办,“我们这些以前操盘的老期货,以后应该把注意力转移到投资理财的方向了。”他说。为此,营业部也招了不少大学里的实习生,“我给他们付工资,哪怕以后不留在我们期货公司,也算是为行业做点贡献吧。”

“我发现如今参加一些产业的会,最后散会了留下来的都是期货公司的,跑来给你递名片。”丁波也感叹这些小年轻们的冲劲,“虽然是同行竞争,但是这些业务员对于开发产业客户的热情,对整个期货行业绝对是好事。”

不过丁波也提醒年轻人,给产业客户服务,在自身对期货市场理解很深之前,“服务不能过当,不能指导过多过细。”否则,“赚钱了和你没关系,亏钱了客户会找你麻烦。”

[责任编辑:张韵]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