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货 > 商品期货 > 创两年多单周最大跌幅 大宗商品长期仍受支撑

创两年多单周最大跌幅 大宗商品长期仍受支撑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1年09月25日15:57分类:商品期货

新华08网上海9月25日电(记者陈云富)由于全球经济环境不容乐观,市场担忧情绪剧增,本周大宗商品市场可谓“泥沙俱下”,避险品种黄金也出现大跌,资金纷纷撤离风险市场转而持有美元寻求避险,跟踪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表现的CRB综合指数累计大跌逾8%,国内市场跟踪上市商品价格平均价格表现的商品综合指数也下跌近7%,双双创下自2008年10月以来的单周最大跌幅。

分析人士指出,在经历8月初以及本月来的两轮下挫后,大宗商品价格更多反映了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预期,但仍未充分反映出经济的“二次衰退”,如果衰退不可避免,大宗商品将面临继续下跌的风险,尤其是工业类商品,需求下滑以及更强的金融属性将导致其跌幅大于农产品,不过从中长期来看,随着市场逐渐企稳,新兴市场工业化、城镇化的需求依然会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保持强势。

资金恐慌性撤离 避险资产遭“踩踏”

数据显示,本周跟踪一揽子大宗商品价格表现的CRB指数累计下挫了8.67%,在创下两年多单周最大跌幅的同时,已重新回到去年12月初的水平。到本周五收盘,伦敦金属交易所三个月期铜价格一度跌破每吨7200美元,重新回到2010年8月份的水平,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也跌破80美元大关,11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收盘于每桶79.85美元。

南非标准银行的分析说,“美联储在21日的声明中指出‘经济前景存在明显的下行风险。’这很可能是风险厌恶情绪突然增加、多数资产遭到抛售的催化剂。”

事实上,本周市场消息“利空云集”,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的背景下,美联储实施的“扭转操作”尽管符合市场预期,但“经济面临重大下行风险”的措辞也使得市场对全球经济正处于另一次衰退边缘的担忧加剧,加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重量级机构接连警告风险,欧美经济体发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也低于预期,投资者恐慌性撤离风险市场。

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本周仅股票市场价值缩水就高达3.4万亿美元以上,在商品期货市场上,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公布的最近期持仓数据也显示,截止到9月20日当周,包括对冲基金在内的管理基金继续“多翻空”,在跌幅最大的白银期货期权持仓上,管理基金当周减持近1500手多单,增持了近2000手空单。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黄金、白银价格大幅下挫也就不足为奇了。”分析人士表示,一方面,其余资产的缩水使得投资者抛售贵金属补充保证金,而另一方面,相对于黄金,美元依然是恐慌性市场最后的避险资产。

受到影响,黄金价格本周录得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跌幅,纽约市场黄金价格两个交易日狂跌近170美元,“腹背受敌”的白银跌势更大。“白银本身是投机性较强的品种。”金瑞期货分析师侯心强表示,当前景一片光明时,投资以及工业需求常常给予白银双倍的上涨动力,但当风险暴露时,银价也承受双重的压力。

工业商品堪忧 黄金或再受益

澳新银行大宗商品研究亚洲总监诸蜀宁表示,在经历8月初以及本月来的下挫后,大宗商品市场更多反映当前市场状况。“近期市场下跌与8月份下挫的动因基本一致,同属经济疲弱态势下的商品价格‘挤泡沫’。”诸蜀宁认为,由于全球经济放缓,加上近期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重要机构警告全球经济可能萎缩,经济下滑的风险明显增加,大宗商品不可避免会受到影响。

“就原油来看,纽约油价重新回到了80美元附近,较前期的高点下滑了约20%,与工业金属龙头品种期铜的跌幅相当。”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大宗商品价格已基本反映了经济增速放缓的预期,但仍未完全反映经济“二次衰退”带来的供需形势变化。“如果‘二次衰退’成为现实,大宗商品预计将面临更多的下跌空间”。

“以金属市场来说,目前全球都在等待中国市场‘补充库存’。”上海有色网分析师蒋宁说,今年来中国市场上铜一直在去库存,市场普遍预计随着消费淡季的结束以及价格的下跌,中国市场必要的“补库”可能会支撑价格。但众多业内人士也坦言,在房地产低迷以及铁路投资受影响的背景下,企业的补库何时到来还是未知数。

事实上,矿业巨头近来的表态也有所“改口”。力拓在近期的声明中称,一些客户要求推迟金属产品的发货,这是金融危机开始冲击大宗商品领域的明显迹象,力拓预计全球铁矿石供应数量将有所增长,价格将趋于稳定,但价格的趋势可能会有所下降。

不过众多分析机构依然看好黄金。“市场的中长期趋势并没有发生变化,一方面,欧美的主权债务危机仍未根本性解决,市场避险需求较大,而更重要的是,目前看来,全球宽松货币政策环境未显示出改变的迹象。”业内人士指出,由于主要国家滥发货币,当前的黄金价格已更多体现了信用货币的功能,流动性过剩以及全球货币格局的博弈仍使黄金成为投资者青睐的资产。

事实上,在传统的黄金实物需求上,四季度也是黄金消费的旺季。“黄金主要消费国印度和中国在四季度有很多节假日,目前购买黄金饰品以及金条成为越来越人的选择,实物消费的趋旺将带给金价支撑。”侯心强认为。

短期缓解通胀预期 长期或卷土重来

不过,大宗商品价格下滑将给高企的通胀形势带来缓解的机会。“第三轮量化宽松(QE3)的流动性注入预期落空、美元走高以及实体需求下降,三个因素将共同抑制大宗商品的价格,而这将总体有利于我国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东北证券的分析认为。

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CPI分项数据显示,8月份食品价格涨幅有所回落,非食品价格则基本持平,而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涨幅也放慢,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指数从7月份的8.4%略降到8%,生活资料价格指数与7月份持平。“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应能缓解生产企业成本上升的压力。”业内人士指出。

但是从中长期来看,在众多分析机构看来,大宗商品下滑带来的通胀压力缓解可能并不长久。“值得注意的是,在经历持续下挫后,前期撤离市场的投机资金仓位已经下降到了一定水平,一方面后期继续调整的空间已有限,另一方面一旦市场受到提振,资金也很可能重新进入市场。”诸蜀宁指出。

与此同时,众多分析人士也指出,从中长期趋势来看,新兴市场国家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依然旺盛。“由于以中国和印度为首的新兴市场国家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会带来大宗商品的巨大需求,但供应保持稳定使得长期的供应压力凸显。”业内人士指出。

“本次市场的抛售让很多人想起三年前,实际上目前的形势与2008年仍有差异。”业内人士指出,在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前,基本面已处于恶化状态,但目前新兴市场经济体依然增长,市场的恐慌更多是担忧欧美债务困境下的经济增长,而越来越多的大宗商品的需求、价格已逐渐表现出与新兴市场相挂钩。

对此,中金公司的研究预计,未来五年中国市场石油和铜以单位GDP消费量衡量的消费强度或将下降,但石油的消费强度降速可能慢于“十一五”期间,铜的消费强度依然将高于前十年的平均水平,大宗商品的价格仍会维持高位。

[责任编辑:范珊珊]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